昔我壬子岁,辞家莆山阳。 迎妇丞相府,调官君子乡。 于时公声名,岂独梁楚扬。 闻者尽兴起,见者斋以庄。 英华发经笥,土苴遗巾箱。 虎蔚管庸见,海巨蠡可量。 伏波少已勇,捷出翰墨场。 遗我明月珠,一见心先凉。 掷地戞清玉,映日开炎光。 春云可比态,百卉羞无芳。 下顾阴何辈,颉颃李杜行。 不知生最晚,磊磊何相望。 文臻韩氏奥,学升夫子堂。 道贯参曾唯,心悟颜斋忘。 所读者何书,诵此虞与唐。 所敬者何物,瞻彼昊与苍。 仁义久已熟,出言如探囊。 又同冲霄鹤,举世避轩昂。 斯文尚何俟,木铎天其将。 六经作黄麻,一赋卑长杨。 厚赐顾曷报,有类相马偿。 但当铭之心,刻珮联琳琅。 区区重此来,得遂举一觞。 洒然如热濯,车轮宽别肠。 归将诧朋友,亲炙道德香。
和陈教
译文:
在过去的壬子那一年,我离开了位于莆田山阳的家。到丞相府迎娶妻子,之后到君子之乡去任职。
那时您的声名远扬,哪里仅仅是在梁楚之地传播呢。听闻您大名的人都为之振奋,见到您的人都恭敬庄重。您从经典书籍中汲取精华,将那些琐碎无用的东西抛在一旁。您的才华就像老虎身上斑斓的花纹,哪是普通人能轻易看见全貌的;又如同大海般浩瀚,怎是用小贝壳就能衡量的。
您年少时就如同伏波将军一样英勇,在翰墨文坛中脱颖而出。您赠给我如明月般珍贵的文章,我一见到心里就顿感清爽。您的文字掷地有声,如同敲击清脆的美玉;又似能映日生辉,驱散炎热的光芒。您文章的姿态如同春日的云朵变幻多姿,让百花都自愧不如,羞于展现它们的芬芳。
与南朝的阴铿、何逊相比,您毫不逊色;与李白、杜甫同行也能不相上下。只恨我出生得太晚,只能远远地敬仰您的风采。您的文章达到了韩愈文章的深奥境界,学问也登上了孔子的殿堂。您的道德学问贯通如曾参、子思那般,内心领悟如颜回在斋中忘却自我。
您所阅读的是什么书呢?是像《虞书》《唐书》那样的经典。您所敬重的是什么呢?是那广阔的天地。您对仁义的理解早已熟透,说出的话就像从口袋里掏东西一样自然流畅。
您又如同直冲云霄的仙鹤,世间之人都避让您的轩昂之气。这样的文章和学问还需要等待什么呢,上天或许要让您成为传播真理的木铎。您写文章,以六经为准则,一篇赋就能让扬雄的《长杨赋》显得卑下。
您给予我如此厚重的恩赐,我又该如何报答呢,就像得到千里马却不知如何酬谢一样。我只能把这份恩情铭记在心中,如同将美玉串联起来一般珍惜。
我专程前来拜访您,有幸能与您共饮一杯酒。和您交谈后,我就像洗去了一身的燥热,分别时也不再那么愁肠百结。我回去后一定会向朋友们炫耀,说我亲身感受了您道德的芬芳。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