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中原

大哉我宋得天下,仁比三代泽过之。 太祖太宗贻典则,真宗仁考父母慈。 熙丰足国振百度,要使宇内无蛮夷。 哲宗元祐建皇极,敬用贤哲如蓍龟。 百年上下享安泰,万里一域惟熙熙。 春阳浩荡不肃物,遂使异类窥京师。 当时臣子不知义,视虏豺豹身狐狸。 曲生苟活竟亦死,甘堕狡计宁非痴。 三光晦昧五岳坠,二圣北狩无还期。 忠臣至今痛入髓,下逮童𫘤犹歔欷。 嗟尔中原旧豪杰,久效左衽心何为。 譬如屈伏猛兽下,荷戈伺便当乘机。 如何颜厚不媿耻,反助䝙虎为熊罴。 数穷六十又且半,天意悔祸人知思。 王师六月降时雨,洒尔万国苏鳏嫠。 汝犹不念汝祖父,靖康狄祸几无遗。 子孙壮大不能报,臣妾讐虏称男儿。 天戈所麾速响应,拯汝涂炭革汝非。 吾皇仁圣又恭俭,视民如子伤如饥。 汝今效顺谨勿迟,同我四海长欢嬉。

译文:

伟大啊,我们大宋王朝得天下,仁德堪比夏、商、周三代,恩泽更是超过了他们。 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留下了典章法则,真宗和仁宗皇帝就像父母一样慈爱百姓。 熙宁、元丰年间国家富足,各项制度蓬勃振兴,一心要让天下没有蛮夷之患。 哲宗元祐时期建立了中正之道,敬重贤才哲人,就像依靠蓍草和龟甲来占卜一样信任他们。 上百年间,举国上下都享受着安宁泰平,万里疆土之内一片和乐融融的景象。 可大宋的仁政就像浩荡的春日暖阳,不懂得威慑万物,这就使得异族开始觊觎京城。 当时的臣子不懂得大义,把敌人当作豺豹,自己却像狐狸一样胆小怯懦。 那些苟且偷生的人最终也免不了一死,甘愿落入敌人的狡猾计谋,这难道不是愚蠢至极吗? 日、月、星三光变得晦暗不明,五岳仿佛都崩塌了,徽钦二帝被掳往北方,再也没有回来的日子。 直到如今,忠臣们想起此事仍痛心疾首,就连小孩子听闻也会唏嘘不已。 可叹你们中原的旧日豪杰,长久地穿着左衽的服饰,这是居心何在啊? 这就好比屈伏在猛兽之下,你们手持武器,应该伺机而动。 为何你们脸皮如此之厚,不知羞耻,反而去帮助豺狼虎豹呢? 时光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上天似乎要结束这场灾祸,人们也开始反思。 朝廷的军队就像六月的及时雨降临,滋润着万国,让那些鳏夫寡妇都能复苏。 你们难道就不想想自己的祖父辈,靖康年间那场劫难几乎让百姓死绝。 子孙们长大成人却不能报仇雪恨,向仇敌称臣,还能称得上是男子汉吗? 朝廷的军队所到之处,你们要速速响应,拯救你们于水火之中,纠正你们的错误。 我们的皇帝仁慈圣明又恭敬节俭,把百姓当作子女,为百姓的疾苦而忧心。 你们如今要赶快归降,不要迟疑,和我们四海百姓一起长久地欢乐嬉戏。
关于作者
宋代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