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枢上人评诗

赠我古锦囊,诗卷若笋束。 吟头久不掉,邂逅适我欲。 刺眼讶龙蛇,远意追鸿鹄。 陋语固自媿,高词敢虚辱。 大雅久矣亡,三叹对遗牍。 不有靖节篇,何以悦我目。 谪仙句无敌,有口不食粟。 遂令后世儒,拳拳仰高躅。 杜陵到圣处,正始顿牵复。 挥毫动风雨,咳唾惊流俗。 其余閙鼃蚓,谁屑与类族。 亡国悦郑音,俚耳习胡曲。 勃兴出韩柳,一洗陋学独。 变化云在天,鲜妍锦来蜀。 骅骝就夷路,造父为之仆。 方扬秋月辉,忽散春花馥。 洪钧运不停,常窘苦见逐。 我宋得欧苏,妙语起山谷。 后山又角立,作者复陆续。 流派自天河,巨浪翻平陆。 和风扇寰宇,弦诵兴庠塾。 搏虎寝其皮,屠龙食其肉。 掷简海蜃浮,举手天浆掬。 会当三月初,论文约吾属。 引杯送残红,分坐占新绿。 笑语剧鹅鴈,酬倡交金玉。 庶呈待聘珍,无以藏诸椟。

译文:

你赠给我一个古雅的锦囊,里面装着诗卷,就像捆扎好的竹笋一样。我许久都没有好好吟诗了,这偶然的相遇正合我心意。 打开诗卷,那字迹如飞舞的龙蛇,让我眼前一亮;诗中深远的意境,好似鸿鹄高飞,令人神往。我自己那些浅陋的诗句实在惭愧,怎敢虚受你如此高雅的诗作呢。 那古代的雅正之诗早已消逝,我再三感叹地读着你留下的诗稿。如果没有陶渊明那超凡的诗篇,又怎能让我赏心悦目呢?李白的诗句天下无敌,他有如此才华,仿佛都不需要依靠粮食来生存。这使得后世的文人,都满怀敬意地追随着他们的高风亮节。 杜甫的诗达到了圣人的境界,让正始时期的诗风得以复兴。他挥笔作诗能惊动风雨,随口一说都让世俗之人惊叹。而其他那些像喧闹的蛙蚓一样的诗作,谁会屑于和它们归为一类呢? 亡国之君喜欢郑国那样的靡靡之音,那些低俗的耳朵习惯了胡人的乐曲。直到韩愈、柳宗元崛起,一下子扫除了那些浅陋的学风。他们的诗文变化如同天空中的云朵,鲜艳妍丽好似从蜀地来的锦缎。就像骅骝骏马奔驰在平坦的大道上,连造父这样的驾车高手都甘愿为它服务。他们的诗文时而如秋月般清朗明亮,时而如春花般芬芳馥郁。 时光流转不停,常常被困苦所追逐。我们宋朝有了欧阳修、苏轼,他们绝妙的诗句如同从山谷中兴起。陈师道又如同山峰般卓然挺立,之后的作者也陆续涌现。诗的流派就像从天而降的银河之水,掀起的巨浪翻滚在平地上。和美的文风吹拂着整个天下,学校里读书声朗朗。 我们学习诗文就像捕杀老虎后寝其皮,屠龙后食其肉一样,尽情汲取其中的精华。扔掉诗稿,就像海上的蜃景浮现;举手之间,仿佛能掬取到天上的琼浆。 等到三月初的时候,我们约上大家一起讨论诗文。举杯送别那凋零的红花,分坐在新绿的景色之中。欢声笑语就像鹅雁喧闹,相互唱和的诗文如同金玉般珍贵。希望大家都能拿出如同待价而沽的珍宝一样的作品,不要把它们藏在柜子里。
关于作者
宋代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