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孺濮阳人,十世士于卫。 矫制发仓廪,河内被恩霈。 辞令守东海,卧阁动经岁。 田蚡与卫青,未尝屈其贵。 张汤每遭骂,刀笔忝廷尉。 无知五百人,阑出实何罪。 犯颜为力谏,武帝不知愧。 十年死淮阳,不入禁闼内。 呜呼社稷臣,傅爰岂其配。
读史偶题
译文:
长孺是濮阳人,他家连续十代人都在卫国出仕为官。
他曾假传皇帝诏令打开粮仓,让河内地区的百姓得到了皇帝恩泽般的救助。
后来他凭借出色的言辞被派去治理东海郡,经常安卧在官署中处理政务,一待就是好几年。
面对田蚡和卫青这样位高权重的人,他也从未因他们的显贵而屈服讨好。
张汤常常遭到他的责骂,他认为张汤这种舞文弄墨的刀笔小吏担任廷尉实在是有辱此职。
那些没有通行证而擅自出关的五百无知百姓,其实又犯了什么大罪呢?
长孺敢于冒犯汉武帝的威严,极力为这些人谏言,可汉武帝却不知道羞愧。
他在淮阳太守任上待了十年直至去世,都没能再进入宫廷任职。
唉,他真是国家的栋梁之臣啊,像傅宽、爰盎这样的人怎么能与他相提并论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