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歌

庐山清哉谁与俦兮,崭岩峭直跨番昜彭蠡而蹴九江。 长川幽窞亘古今而不息兮,雨激而风撞。 山深境寂人迹所希到兮,尽日仅一逄樵叟鹤发而眉厖。 路逶迤而险阻兮,越数千里之危谾。 暑六月而不知兮,但觉鸣珂戞珮其下纷淙淙。 天隔车马之氛埃兮,独许策杖而逾矼。 宜幽人之履道兮,志精一而匪哤。 草木坚劲而不凋兮,列云外之羽幢。 如凝之之洁白兮,媲兹山而为双。 田多瘠而少腴兮,食不饱而体不痝。 青松为醪呼月为烛兮,漥尊瓢饮孰取乎琼巵而翠缸。 彼丛物欲以自蔽兮,莫为之凿通明之八窗。 醉生梦死真蟪蛄兮,阅千万岁独有贞柏与圣玒。 苟能保此而不渝兮,又何有乎施邦。 一到令人不忘兮,长神醉而心降。 写此诗以自娱兮,当万幅之图画而揭以千仞之杠。

译文:

庐山啊,它是如此清幽,世间有谁能与它相比呢?它那高峻的山峰陡峭笔直,横跨在番阳、彭蠡之上,仿佛一脚就能踏到九江。 长长的河流幽深静谧,从古至今流淌不息,时而被雨击打着,时而被风吹荡着。 深山里环境寂静,人迹罕至,一整天也只能偶尔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眉毛浓密的老樵夫。 山间的道路曲折又艰险,要跨越数千里的幽深山谷。 即使是六月酷暑,在这里也感觉不到炎热,只听见那如鸣珂珮声般的水流在山下潺潺作响。 这里隔绝了车马扬起的尘埃,只允许拄着拐杖的人越过石桥。 这正适合隐居之人遵循自己的道,他们意志专一,不会喧哗浮躁。 山上的草木坚韧挺拔,不会凋零,就像排列在云外的羽幢。 它们如同凝结的霜雪般洁白,与这座山相得益彰,就像一对绝佳的伴侣。 这里的田地大多贫瘠,很少有肥沃的,人们吃不饱饭,身体也并不强壮。 他们以青松酿成的酒为饮品,把月亮当作蜡烛,用洼坑当酒杯,用瓢来饮水,哪里还会去追求那精美的琼卮和翠缸呢。 那些被众多物欲蒙蔽了自己的人,没有人能为他们凿开通明的八扇窗户。 那些醉生梦死的人就像蟪蛄一样短暂,而历经千万年岁月的,只有那坚贞的柏树和圣洁的石头。 如果能够坚守这份纯真而不改变,又何必去考虑为国家效力呢。 一旦来到庐山,就会让人难以忘怀,让人神思沉醉,内心折服。 我写下这首诗来自我娱乐,它就像千万幅美丽的图画,我要把它高高地挂在千仞高的竿上。
关于作者
宋代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