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

长安五月火云堆,客子光阴鬓发催。 谋国已嗟无位及,忧家只怕有书来。 榴花照眼何曾摘,萱草惊心不要开。 焉得儿男备征戍,等闲挈取版图回。

译文:

在长安的五月,那炽热的火云仿佛堆积在一起,酷热难耐。我这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光匆匆流逝,连鬓发都在这岁月中逐渐变白,好似被时光催促着走向衰老。 我满心想要为国家出谋划策,可叹息自己没有相应的职位和机会去实现抱负。而对于家中的情况,我又满心担忧,甚至害怕收到家里寄来的书信,生怕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 那火红的榴花在眼前明艳夺目,可我哪有心思去采摘;萱草本是象征忘忧的,可看到它,却让我内心更加烦乱,真希望它不要再开放了,以免勾起我更多的愁绪。 我多么希望能有众多英勇的男儿奔赴战场,保家卫国。要是他们能轻易地就把沦陷的国土收复回来,让国家的版图完整如初,那该多好啊。
关于作者
宋代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