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放翁赴落致仕修史之命

先生天下名,有耳谁不知。 区区以蠡测,于海徒赘辞。 弟子事先生,丱角以至斯。 文章起婴慕,德行随萧规。 昨闻挂衣冠,固共识者疑。 岂期平生学,终鬰不得施。 先生健而武,神志元未衰。 每登渔隠堂,再拜奉履綦。 留我坐终日,诲我忘其疲。 送我出重门,行步又若飞。 或捉笔大书,或脱口赋诗。 或时几酌我,自倒金屈巵。 我出谓客言,先生寿期颐。 上为天下贺,下以贺吾师。 在郊一角麟,藏六五总龟。 先生固高世,而世肯我违。 情知渭滨载,谩道渊明归。 果然一札下,未觉十年迟。 堂堂孝庙史,当代谁宜为。 二十八年间,凡事公见之。 英灵果在天,笔削讵敢私。 矧惟陛下圣,益重黄发咨。 湖山晚无用,遭逢乃今兹。 先生顾谓我,万物各有时。

译文:

先生您可是天下闻名的人物,有耳朵的人谁不知道您呢。那些用小小的瓢来测量大海的人,在大海面前不过是说了些多余无用的话罢了。 我作为您的弟子,从孩童时期就开始追随您,一直到现在。从年幼时就对您的文章心生爱慕,在德行方面也一直遵循您的教导。 前些日子听闻您辞官归隐,这让了解您的人都感到疑惑。怎么能想到您一生所学,终究会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呢。您身体康健又有精神,神志根本没有衰退。每次我登上渔隐堂,都会恭敬地向您行礼。 您会留我坐上一整天,不知疲倦地教诲我。还会送我走出重重院门,脚步轻快得就像飞起来一样。您有时会提笔挥毫泼墨,有时会随口吟诗。有时还会多次劝我饮酒,自己也倒满金屈卮畅饮。 我出来后对客人们说,先生您一定能活到百岁。对上这是天下人的喜事,对下也是我这个弟子所庆贺的。您就像是郊外那稀有的麒麟,又像深藏着智慧的总龟。先生您固然超脱尘世,但世间又怎会真的违背您的意愿呢。 我心里明白您就像当年在渭水之滨被周文王载走的姜子牙一样,别再说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的话了。果然朝廷的诏令就下来了,虽然等了十年但也不觉得迟。 那堂堂孝宗朝的历史,当代谁更适合来撰写呢?这二十八年里发生的所有事情,您都亲眼见证过。要是孝宗皇帝的英灵真的在天有灵,您撰写史书时怎敢有丝毫的私心呢。况且陛下如此圣明,更加看重您这样年高德劭之人的意见。 以前在湖光山色间悠闲度日没什么作为,如今才迎来了这样的好机遇。先生您回头对我说,世间万物都有它合适的时机啊。
关于作者
宋代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