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上庠同舍上廷评

忆昔弱冠游芹宫,颍川先生振文风。 跹跹媚学比如栉,抠衣执经函丈中。 何人才识最奇伟,惟公表里珪璋粹。 学精姬公经国书,赋飘司马凌云气。 词场价涌荐争魁,赐也何如敢望回。 一别星霜逾十阅,侧耳誉声轰如雷。 翩翩荐鹗翔西淛,一飞直上黄金阙。 排云披腹呈琅玕,蟾窟仙枝径攀折。 枳棘难淹鸾凤栖,金科得隽易如携。 趋归立拜廷评命,青琐黄扉指日跻。 屈指曩年同砚席,五人已作龙门客。 乡书黉舍多有之,碌碌未能著奇节。 著鞭无若祖生先,策足要津仪班联。 自笑尘踪犹隠雾,拭目亨衢问天渊。 绨袍恋恋故人意,堕履遗簪未捐弃。 不求而荐佩私恩,高谊如公今有几。 虽然前事已参差,荷借邹生律再吹。 苦无好语为公谢,抖擞枯肠成此诗。

译文:

回忆往昔,我二十岁时进入学校求学,颍川先生大力振兴文风。众多学子专心向学,就像梳子齿一样整齐排列,大家提着衣服下摆,拿着经书,恭敬地站在老师讲学的地方聆听教诲。 在那时,谁的才识最为奇伟呢?只有您,品德和才学都如美玉般纯粹。您对周公用来治理国家的经典著作研究精深,所作的赋也有着司马相如那种凌云的气势。在科举考试的考场上,您声名鹊起,众人争着推举您为魁首,我这样的人哪敢跟您相比。 自从分别后,时光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一直侧耳倾听着您那如雷般响亮的声誉。您就像被举荐的俊才,翩翩飞向浙江,然后一飞冲天,直上朝廷。您向皇帝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就像呈上珍贵的美玉,顺利地在科举中取得佳绩,如同摘下月宫中的仙枝。 小小的地方怎能长久留住您这鸾凤之姿,您在科举中高中,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容易。很快您就被任命为廷评之职,未来进入中枢决策机构也是指日可待。 屈指算来,当年和我们一起在书桌前学习的同学,已经有五人成为了声名显赫之士。家乡和学校里类似的科举佳话有很多,但我却一直碌碌无为,未能立下奇特的功绩。 我没能像祖逖那样积极进取、率先奋进,真该在重要的位置上好好展现自己的风采。我自嘲自己的踪迹还隐藏在尘世的迷雾之中,只能擦亮眼睛,看着别人在仕途的大道上飞黄腾达,感叹差距犹如天渊。 您还念着旧日情谊,就像范雎的朋友赠送绨袍一样,没有嫌弃我这个旧友。您不待我请求就举荐我,让我感怀您的私恩。像您这样重情重义的人,如今又有几个呢? 虽然过去我的境遇与您相差甚远,但承蒙您像邹衍吹奏律管使大地回春那样,给我带来新的机会。我实在没有什么好的言辞来感谢您,只能搜肠刮肚写成这首诗。
关于作者
宋代许应龙

许应龙(一一六九~一二四九),字恭甫,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授婺源尉,寻知婺源县(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三年,为汀州教授(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一一),浙东宣抚司掾。十年,召为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累迁国子丞,宗学博士。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除秘书郎兼权尚右郎官。三年,迁著作佐郎。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出知潮州。端平初,召为礼部郎官,累迁试吏部侍郎,侍读。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为中书舍人,给事中。三年,同签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四)。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知婺州(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一)。九年卒(《宋史》卷四三),年八十一。著作未见著录,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东涧集》十四卷,其中诗一卷。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宋史》卷四一九有传。 许应龙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