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蔡武伯所藏荆公砚

兽面鼎足奔回互,中有润泽比雨露。 当年曾出富国疏,老子平生用心处。 帝谟商颂周六典,刻画声形劳解诂。 至今文字与风骚,一一相辉炫缃素。 如闻四海失枝梧,可憾诸公欠调护。 谁令天乎遽如许,可是石也能无预。 陈玄同归蒋山路,亦使高人野僧觑。 若为持入定林中,应有明云入天柱。 吾乡风流蔡夫子,匣而藏之美无度。 君不见公乡后进陆象山,作祠堂记余千言,直欲百世俟圣贤。 惜哉不得铭此砚,使我失意心惘然。

译文:

这方砚台有着兽面的形状和鼎足的样式,各部分的线条交错回环,砚台之中蕴含着润泽之气,就如同雨露一般滋润。 当年王安石凭借这方砚台写出了富国的奏疏,那可是他一生用心谋划国家大事的见证。他研究上古帝王的谋略、《商颂》以及《周礼》等六部经典,仔细地去刻画文字的声韵和形象,不辞辛劳地对经典进行阐释解读。 直到如今,他留下的文字和那些经典的《诗经》《离骚》之作一样,在书卷上交相辉映,光彩夺目。 仿佛能听到四海之内局势动荡,难以支撑,可惜的是各位大臣没有做好协调保护国家的工作。谁能想到上天会让局势变成这样,难道这方砚台就没有见证到这些吗? 后来这方砚台和陈玄(墨的别称)一起被带到了蒋山之路,引得那些高雅之士和山野僧人都来窥视。 如果能把它拿到幽静的山林禅定之处,说不定会有明亮的云彩飘入天柱峰。 我的家乡有风流潇洒的蔡夫子,他把这方砚台放在匣子中好好珍藏,这方砚台的美好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你没看到王安石家乡的后辈陆象山吗?他写祠堂记洋洋洒洒有千言,简直是希望能历经百世等待圣贤来品鉴。可惜啊,他没能为这方砚台写下铭文,这让我内心怅惘,失意不已。
关于作者
宋代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