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具天德,气禀有昏明。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迺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知之虽曰至,行之贵乎诚。 念虑或未实,覆护寻亦生。 遂令负初心,怛焉愧于人。 君子必谨独,暗室十目瞋。 毫厘不苟徇,隠微常战兢。 好恶慊于己,择言无在身。 由中以达外,万善皆精纯。 大书毋自欺,高斋扁新名。 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
玉堂真丈索毋自欺斋诗
译文:
人心中本来就具备着天赋的道德本性,只是由于所禀受的气质不同,有的清明,有的昏昧。
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这样善与恶的道理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
既然恶的东西一定要去除,那么善的方面就要坚持遵循。
虽然说知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行动起来最可贵的是要有诚意。
要是内心的想法不够实在,自我掩饰的念头很快就会滋生。
这就会让人违背最初的本心,惶恐不安地对人感到愧疚。
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就算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好像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对于一毫一厘的小事都不能随意迁就,在隐蔽细微之处也要常常保持战战兢兢的警觉。
自己内心的喜好和厌恶要和实际相符,说话也要恰当,没有瑕疵。
从内心出发并将善念表现到外在行为上,所有的善行都会变得纯粹而完美。
郑重地写下“毋自欺”三个字,作为新的匾额挂在高斋之上。
日常起居时眼睛常常看到这三个字,就如同商汤把警诫自己的话刻在浴盘上一样时刻警醒自己。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