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虎行谢宜兴赵大夫惠虎皮虎腊虎睛

君不见阳羡周将军,射杀南山白额虎,千古万古声流闻。 又不见宜兴赵大夫,南山三十有六虎,令行杀取无复余。 一虎昔何少,三十六虎今何多。 虎多人不患,所患政之苛。 苛政灭人门,猛虎戕人命。 择祸莫若轻,泰山之人论已定。 大夫性高明,下令走风雨。 所知在田里,了不见台府。 既令民免政之虎,又与民除虎之苦,四境之民歌且舞。 或云杀虎太伤和,胡不令渠自渡河。 我闻此言笑且呵,大夫忧民忧,岂必限吾土。 不然邻国以为壑,信也白圭愈于禹。 古阳羡,今宜兴。 大夫邑之主,将军邑之民。 主宾多寡事不同,千古万古同清芬。

译文:

你没看到吗?阳羡有个周处周将军,他曾射杀南山的白额猛虎,这英勇事迹千古流传,闻名遐迩。 你也没看到吗?如今宜兴有位赵大夫,南山有三十六只老虎为害,他下令捕杀,把老虎杀得一只不剩。 过去一只老虎就显得稀少,如今三十六只老虎为何如此之多? 其实老虎多并不可怕,人们真正担忧的是苛刻的政令。 苛刻的政令能让一个家族灭绝,凶猛的老虎会伤害人的性命。 当面临灾祸要做出选择时,人们都会选危害轻一些的,就像泰山的人已经有了定论(苛政猛于虎)。 赵大夫生性高明,他下令捕杀老虎,行动迅速如疾风骤雨。 他心里装着的是田间地头的百姓,根本不在意官场中的那些繁文缛节。 他既让百姓免受苛政这只“猛虎”的迫害,又帮百姓消除了真老虎带来的苦难,整个辖区的百姓都载歌载舞,一片欢腾。 有人说捕杀老虎太破坏和谐了,为什么不叫它们自己渡河离开呢? 我听到这种话,又好笑又觉得可气。赵大夫一心为百姓担忧,哪里会只局限于自己的地盘呢。 不然的话,把老虎赶到邻国,就像白圭治水一样把水引到邻国当成自己的沟壑,还真以为白圭比大禹治水还厉害了吗? 古代的阳羡,就是现在的宜兴。 赵大夫是这地方的父母官,周将军是这地方的普通百姓。 他们一个为主,一个为宾,所做的事情和涉及的规模不同,但他们的美名都会千古流传,永远散发着高洁的芬芳。
关于作者
宋代刘宰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历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征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仑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