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犬行

野有犬,林有乌。 犬饿得食声咿呜,乌驱不去尾毕逋。 田舍无烟人迹疎,我欲言之涕泪俱。 村南村北衢路隅,妻唤不省哭者夫,父气欲绝孤儿扶。 夜半夫死儿亦殂,尸横路隅一缕无。 乌啄眼,犬衔须,身上那有全肌肤。 叫呼伍伯烦里闾,浅土元不盖头颅。 过者且勿叹,闻者且莫吁。 生必有死数莫吁,饥冻而死非幸欤。 君不见荒祠之中荆棘里,脔割不知谁氏子。 苍天苍天叫不闻,应羡道旁饥冻死。

译文:

野外有狗,树林中有乌鸦。 野狗饿极了,好不容易找到点食物,发出咿呜的叫声;乌鸦被驱赶也不肯离去,尾巴不停地摆动着。 田野间的屋舍没有炊烟升起,人迹也十分稀疏,我想要诉说这一切,眼泪和鼻涕都忍不住流了下来。 在村子南边和北边的道路角落,妻子呼唤丈夫,可丈夫已神志不清,旁边是哭泣的丈夫;父亲气息奄奄,有孤儿在一旁搀扶着。 到了半夜,丈夫死了,孩子也跟着死去,尸体横在路边,气息全无。 乌鸦啄食死者的眼睛,野狗叼着死者的胡须,死者身上哪里还有完好的肌肤。 呼喊差役、麻烦乡里人来处理后事,可掩埋的土很浅,连头颅都没盖住。 路过的人暂且不要叹息,听闻的人也先别悲叹。 人活着本来就有一死,这是命数,不必悲叹。在饥寒交迫中死去,难道不比其他方式死去幸运些吗? 你没看到那荒废祠堂的荆棘丛里,有个被割得不成样子的孩子,都不知道是谁家的。 对着苍天呼喊,苍天却听不到,这样看来,那些饿死、冻死在路旁的人应该值得羡慕啊。
关于作者
宋代刘宰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历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征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仑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