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三分二分了,策勋淑景还宜早。 野桃官柳嫌春少,却笑上林鶑易老。 岂知老干空斗南,七八千岁春酣酣。 无人闻此不大笑,有口只与庄生谈。 金钟大镛在东序,瑚琏陆离杂雕俎。 歌工在列乐在悬,更复明堂须柱础。 一枝老我苕水湄,煮字不充亭午饥。 丹崖苍壁信手题,咏歌事业铭鼎彝。
杜侍郎坐上得彝字
译文:
春天的时光啊,三分之中已经过了两分,想要为这美好春光记录功绩,那可得趁早。
野外的桃花和路边的官柳,好像都嫌弃这春色不够浓郁,它们还嘲笑皇家园林里的黄莺容易老去。
可它们哪里知道,在斗宿的南边,有那历经沧桑的老树干,已经度过了七八千年,依旧沉醉在这春意之中。
要是没人听说这事儿,那倒也罢了,可要是有人知晓却不大笑,那恐怕只有和庄子那样超脱的人才能好好谈论了。
朝堂之上,那如金钟大镛般的重器陈列在东厢,还有那些如瑚琏般珍贵的器物与雕刻精美的祭器混杂在一起。
乐师们排列整齐,乐器都悬挂着等待演奏,而且朝廷正需要像柱础支撑明堂一样的栋梁之材。
可我呢,却只能在苕水岸边慢慢老去,每日舞文弄墨,连中午的饥饿都填不饱。
不过,我会在那红色的山崖和青色的石壁上随意题诗,把这吟咏诗歌的事当作能铭刻在鼎彝上的伟大事业。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