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钧不挽射羿弓,朔望酹酒马鬣封。 从来知子莫若父,许以徇国输精忠。 相州去谒大元帅,是时元帅方潜龙。 华风忽与庆云遇,千载一德明良同。 南薰门外众制寡,铁路步上雌决雄。 浮屠连墙望尘靡,拐子如山随手空。 伪齐可绐不可杀,兀术可间毋庸攻。 寇连诸道解如瓦,气吐千丈长于虹。 声先到处皆春风,桀骜怙很摧枯蓬。 中原跂踵戴旧德,萧墙稔祸基元凶。 当时剑握不倒置,直北马首无由东。 全尺寸地有余刃,半九十里隳奇功。 老罴既陷百尺穽,长城遂摧千丈墉。 群奸尾摇蜂虿毒,一蟇吻纳蟾蜍宫。 强胡妄冀脱虎口,残喘忽重苏犬戎。 难平者事有成算,可投之机无再逢。 乡来望诸报燕惠,无怨无怒方雍容。 其谁掩卷辄恸哭,主父偃与齐蒯通。 黄金台圮置勿论,问之胡不达四聪。 昔人已矣不可作,后来更复将焉从。 审如机括发必中,诚与日月昭而融。 将军碧电摇百步,跨灶英勇尤折冲。 乾坤不朽忠义骨,光腾抔土方朣朣。 春秋不书六月雪,是日集霰回泠风。 杞传百世子配食,天定胜人还至公。 乱臣贼子生看好,遗臭不老均翾虫。 坐令三光五岳气,百岁左衽昏蒙蒙。 周南滞留奋椽笔,折奸全直传无穷。 浯溪大字倘可法,燕然苍藓知谁砻。 开禧之事如昨日,清淮洒血连天红。 动逾二纪不解甲,残虏尚锐蕲黄锋。 噬脐太息复太息,遗恨黯黯齐崆峒。 至今奸血泽遗类,忠愤鬰鬰填人胸。 向使二子及见此,恸哭岂止喧旻穹。 古愁连环不可解,除是帝舜开重瞳。
读岳鄂王传
译文:
### 第一部分:岳飞初露锋芒与早期功绩
那岳飞就像能拉开百钧强弓、箭射后羿的勇士一般神勇。人们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他的坟前洒酒祭奠。自古以来,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岳飞的父亲赞许他能为国家奉献忠诚,为国捐躯。岳飞前往相州去拜见大元帅,那时元帅就如同潜藏的蛟龙,尚未显露出锋芒。岳飞就像华美的风采遇上祥瑞的庆云,他与元帅君臣之间志同道合,有着千载难逢的契合。
### 第二部分:岳飞的战斗英姿与军事谋略
在南薰门外,敌军众多而宋军势寡,但岳飞力挽狂澜;在铁路步上,他以勇猛的气势决出了胜负。那些寺庙的僧人看到岳飞军队的威风,纷纷望风披靡;金兵如同连绵的山峦,在岳飞的攻势下,瞬间土崩瓦解。对待伪齐政权,可以用计谋哄骗而不必急于杀戮;对于兀术,可以用反间计,而不用强攻。岳飞所到之处,各地的贼寇像瓦片一样纷纷瓦解,他的气势如千丈长虹般昂扬。他的威名所至,就像春风吹拂大地,那些桀骜不驯、顽固不化的敌人,如同枯萎的蓬草般被轻易摧毁。中原的百姓翘首以盼,怀念着旧有的德政,渴望岳飞能收复失地。
### 第三部分:岳飞北伐受阻与蒙冤遇害
然而,朝廷内部祸起萧墙,奸臣成为导致岳飞北伐失败的元凶。要是当时岳飞能手握大权,不受掣肘,那么他的战马就会一直向北,不会折返向东。收复全部的失地对他来说本是游刃有余,可就在接近成功的关键时刻,他的奇功却毁于一旦。岳飞就像一头陷入百尺陷阱的老熊,南宋的长城——岳飞这道坚固的防线,就这样被摧毁了。一群奸臣摇尾讨好,他们的狠毒就像蜂蝎一般。而那秦桧等人就像丑恶的蛤蟆,吞下了本应属于忠良的正义。强大的胡人原本以为落入了虎口,没想到因为岳飞被害,他们竟能苟延残喘,如同垂死的犬戎又重新苏醒过来。
### 第四部分:对岳飞功绩与冤屈的感慨
世间难以平息的是岳飞北伐本有成功的计划,可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有。从前乐毅报答燕国的恩惠,无怨无怒,举止雍容。如今有谁在读到岳飞的事迹时能不掩卷痛哭呢?就像主父偃和齐蒯通为正义而悲叹。那象征着礼贤下士的黄金台即便已经坍塌,也不必再提,可为何君主不能广纳四方的意见,明察忠奸呢?过去的人已经逝去,无法复生,后来的人又该以谁为榜样呢?岳飞的忠诚就像机括一旦触发必然命中目标,他的赤诚如同日月般光明、融合。岳飞目光如电,百步之外就能震慑敌人,他的英勇超过前人,善于克敌制胜。他那忠义的风骨永垂不朽,他的光辉如同满月般照亮了那小小的坟墓。
### 第五部分:对岳飞冤情的不平与历史的反思
春秋时期没有记载六月飞雪的事情,但在岳飞蒙冤的那天,霰雪飘落,冷风回荡。岳飞的忠义如同杞国的传承,他的后人配享祭祀,上天终究是公正的。那些乱臣贼子活着的时候就遭人唾弃,他们的遗臭万年,就像飞舞的小虫一般惹人厌恶。他们的恶行让天地间的正气、五岳的灵气都被遮蔽,百年间让百姓受异族统治,陷入昏暗之中。我像司马迁滞留在周南一样,奋笔疾书,揭露奸臣,弘扬正义,让岳飞的事迹流传千古。就像浯溪的大字碑可以作为典范,燕然山上的石刻不知谁来磨刻,记录下这正义的功绩。
### 第六部分:联系现实表达悲愤
开禧年间的战事就像发生在昨天,清淮一带鲜血洒地,连天都被染成了红色。战争持续了二十多年,士兵们一直无法解甲归田,残余的敌人在蕲黄一带依然十分猖獗。人们后悔不迭,不断叹息,这遗恨就像崆峒山一样深沉。至今奸臣的余毒还影响着他们的后代,人们心中的忠愤之情郁积难消。假如岳飞父子能看到如今的局面,他们的恸哭恐怕会响彻苍穹。这千古的愁绪就像连环一样难以解开,除非像帝舜那样有重瞳,能明察秋毫。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