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𣡶角行

村村花柳春菲菲,乌𣡶声动清昼迟。 梅花噎噎不成弄,黄钟大吕相因依。 川平野阔牛背稳,水坳山曲人烟稀。 一声一声断复续,十十五五喧牧儿。 四郊唤得堕农起,不作阳关肠断声。 凄其道傍驻马远,游子往往不减阳关悲。 此声岂解令人悲,朝燕暮越远别离。 亦复岂能使人喜,蒉桴土鼓相酣嘻。 於戏此乐吾独知,尚记天台委羽破雨开林扉。 自鞭觳觫耦沮溺,白水没膝同扶犁。 是非利害不到耳,终日听此呜呜吹。 风淳调古相浃洽,不与市道趋浇漓。 朅来脚踏软红陌,不闻此曲闻此诗。 借翁语险久不和,迩来作者如埙箎。 埙箎虽美与时背,岂若乌𣡶方适时。

译文:

每个村庄里,花草柳树在春日里芳菲烂漫,乌𣡶吹奏的声音响起,让这晴朗的白昼都显得悠长缓慢。梅花似乎被噎住,难以奏出美妙的曲调,而乌𣡶声却如同黄钟大吕般庄重深沉,相互映衬。 河川平坦、原野开阔,牛背稳稳当当,在那水湾山坳之处人烟十分稀少。乌𣡶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断断续续,一群群牧童们喧闹嬉戏。 这声音把四郊那些懈怠的农夫都唤醒了,它不像《阳关曲》那样让人肝肠寸断。可是在路边凄凉地驻马远听的游子,往往也会生出不比听《阳关曲》少的悲愁。 这乌𣡶声难道真的能让人悲伤吗?其实是那些游子如同朝在燕地暮在越地般长久远别,才会心生哀伤。它又难道能让人欢喜吗?就像用土块做鼓槌、土烧的瓦器做乐器一样,让人尽情地欢乐。 哎呀,这种乐趣只有我独自知晓,我还记得在天台委羽山,冲破雨幕打开林间的门扉。自己赶着瘦弱的耕牛,与像长沮、桀溺那样的隐者一起劳作,白水淹没到膝盖,大家一同扶着犁耕地。 是非利害都传不到耳边,一整天都听着这呜呜的乌𣡶吹奏声。民风淳朴、曲调古朴,相互融洽和谐,不像市井之道那样趋向浮薄。 如今我来到繁华的都市,听不到这乌𣡶曲,只能听到有关它的诗。以前借老翁的话语写险僻之诗许久都不和谐,近来的作者相互唱和如埙和箎般美妙。 埙和箎的声音虽然美妙却与当下时俗相悖,哪比得上乌𣡶声正合时宜啊。
关于作者
宋代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