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绝顶更好亭下古梅

花开更好亭前枝,亭曰更好花更奇。 我犹未到春已到,春不到此将焉归。 千山万山俨环抱,一树两树藏嵚𡼭。 晓粧弗受朱粉污,老去自著莓苔衣。 澹交霜髯与苍玉,雅宜茅舍横疎篱。 云英风味有余裕,石鲸鳞甲饶华滋。 恍然罗浮月中见,髿髿绀发森冰肌。 又如大窖冻不死,凛凛素节无瑕疵。 纷纷红紫不解事,与春角逐何迟迟。 待文作兴不足道,凡民碌碌终奚为。 孤芳拔俗千万丈,未暇相与论襟期。 贞姿皓态美无度,幽意独许鲜风知。 悠然凭高一披拂,僧窗处处开晴霏。 窗间跏趺拥风叶,照几碧眸岩电驰。 渊渊方寸湛古井,一沤不动清涟漪。 天香閟此无尽藏,潜于鼻观通几微。 水流山空但自笑,理与神遇端如斯。 乡来孤山水清浅,龟肤鹤膝相参差。 青铜盘屈破香雪,紫铁矫揉骈明玑。 膏肓泉石政为此,冠冕草木今其谁。 天公亦复加靳惜,阔著湖水无边涯。 八篇只遣处士赋,一点不放红尘飞。 是中泉石固深秀,惜欠晴湖山四围。 客如我辈亦不恶,拟赓疎影横斜诗。 后车合改效颦辙,亦若佩弦仍佩韦。

译文:

### 前半部分(写古梅) 在更好亭前的树枝上,梅花绽放。这亭子名为“更好”,而这花更是奇特无比。我还没来到这里,春天却已经先到了,要是春天不到这地方,又能归向何处呢? 周围千山万壑仿佛整齐地环绕着,有那么一两棵梅树隐藏在险峻的山石间。梅花就像清晨梳妆的美人,不受朱粉的玷污,随着岁月流逝,枝干上自然地布满了青苔,好似穿上了一层衣裳。 它与那带着霜雪的须髯般的枝条和苍劲如玉的树干淡交相伴,最适宜生长在有茅草屋和稀疏篱笆的地方。它有着云英仙子般的韵味,从容而有雅趣,枝干又像石鲸的鳞甲一样华美润泽。 恍惚间,就好像在罗浮山的月色中见到了那梳着蓬松发髻、有着冰肌玉骨的仙子。又好似在巨大的地窖中冻不死的坚物,有着凛然的气节,毫无瑕疵。 那些纷纷开放的红紫花朵真是不懂事,与春天争艳却如此迟缓。那些依靠文辞来推崇的行为根本不值一提,平凡的民众庸庸碌碌又能有什么作为呢?这梅花的孤高芬芳超越世俗千万丈,我都无暇和它谈论内心的情怀。 它那贞洁的姿态、洁白的容貌美得无法形容,它幽深的意趣只有那清新的风能够知晓。我悠然地凭高俯瞰,轻轻拂动,僧房的窗户处处都映照着晴朗的光辉。 ### 中间部分(写自身感悟) 在窗间,僧人跏趺而坐,拥着风中飘落的树叶,那照在几案上的碧绿眼眸如岩间闪电般明亮。他心中深沉平静得像一口古井,没有一丝波澜,犹如清澈的涟漪不起一点水花。 这古梅的天香隐藏在这里,仿佛有着无尽的宝藏,它暗暗地通过我的嗅觉,让我感知到其中的微妙。看着那水流潺潺、山林空寂,我只是独自微笑,道理与精神的相遇大概就是如此吧。 ### 后半部分(对比其他梅花) 以前孤山的梅花,生长在清澈的浅水边,枝干像龟的皮肤、鹤的膝盖一样参差不齐。青铜般的枝干盘曲着,绽放出如雪的花香,紫铁般的枝条扭曲着,好似并排的明亮珍珠。 我痴迷于泉石之美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梅花,在众多草木中它堪称魁首。连老天爷也格外珍惜它,让湖水广阔无边地环绕着它。只让林逋处士用八篇诗词来赞美它,一点也不让红尘沾染它。 这里的泉石固然幽深秀丽,可惜缺少像孤山那样四周环绕着晴湖和青山的景致。像我们这样的游客也不算差,打算续写那“疏影横斜”的诗篇。后来的人应该改变那盲目模仿的做法,就像既要佩戴弓弦提醒自己要紧张,又要佩戴软皮提醒自己要松弛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