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冷如水瘦,心刚笑竹虚。 痕云衣不浣,晕藓髻难梳。 七凿混沌死,十成山泽癯。 谷城山下路,谁复理残书。
石人
译文:
### 诗歌背景
此诗中的“石人”或许是自然形成或人工雕刻的石像。诗人通过对石人形象的细致描绘,融入自身情感与思考,以石人来寄寓某种精神或表达对世间现象的看法。
### 逐句翻译
1. **“面冷如水瘦,心刚笑竹虚”**
- 石人的面容冰冷,如同那清瘦的寒水一般,透着一股冷峻和疏离。它内心刚硬,对竹子的虚有其表嗤之以鼻。这里“笑竹虚”将竹子的中空特性赋予了“虚”的象征意义,与石人的“刚”形成对比。
2. **“痕云衣不浣,晕藓髻难梳”**
- 石人的身上有着如同云朵般的痕迹,就好像是它所穿的衣裳,这些痕迹历经岁月,哪怕不洗涤也一直留存。石人头顶上长着晕染般的苔藓,仿佛是它的发髻,杂乱而难以梳理。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石人饱经沧桑、古朴自然的外貌。
3. **“七凿混沌死,十成山泽癯”**
- “七凿混沌死”引用了《庄子》中混沌被凿七窍而死的典故。这里借指石人历经雕琢等过程,失去了原本混沌未开的状态。“十成山泽癯”说石人完全呈现出一副山中泽畔清瘦隐士的模样,突出其孤寂、清苦的形象。
4. **“谷城山下路,谁复理残书”**
- 在谷城山下的这条道路旁,这石人孤独地伫立着。如今还有谁会来整理那些残旧的书籍呢?诗句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寥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对某种消逝文化或传统的惋惜与感慨。
### 整体翻译
石人的面容冷峻得像清瘦的寒水,内心刚硬,嘲笑竹子徒有其表。它身上云痕般的“衣裳”不用洗涤,晕染着苔藓的“发髻”难以梳理。历经雕琢,它失去了原本的混沌之态,全然一副山中泽畔清瘦隐士的模样。在谷城山下的道路旁,又有谁会去整理那些残旧的书籍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