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

风雨夜寒新,空斋感慨频。 诗书穷不放,灯火静相亲。 眺听时怀土,低摧动畏人。 漫书成咄咄,远吠厌狺狺。 念昔罹忧患,唯君共苦辛。 漂流数千里,会合十余旬。 各闵伤弓翼,聊同煦沫鳞。 谁知公冶罪,众笑伯龙贫。 隔绝今一水,暌离将再春。 喜篇数为贶,尺牍亦相珍。 倚伏时难定,屯亨理亦循。 剑埋犹有气,蠖屈尚能伸。 邦国方登俊,江湖且放神。 不忧知在命,任重莫如身。 白首襟期远,青云志业均。 陶然任元化,慎勿损天真。

译文:

在一个风雨交加、寒意初至的夜晚,我独自待在空荡荡的书斋里,感慨万千。 我沉醉于诗书之中,即便生活困窘也不曾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在寂静的夜里,只有那灯火与我相伴。 我时而眺望远方、聆听声响,心中不禁涌起对故乡的思念;时常情绪低落,甚至害怕与人交往。 我随意书写着文字,嘴里不自觉地发出“咄咄”的声音,厌烦地听着远处传来的狗叫声。 回想起过去遭遇的忧患,只有你与我一同承受这份艰难。我们漂泊流离数千里,相聚的时光也不过短短十余旬。 我们就像那受伤惊弓的鸟儿,相互怜悯;又似困在浅滩相互吐沫湿润彼此的鱼儿。 谁能理解我就像公冶长那样无故获罪,众人还嘲笑我如伯龙一般贫穷。 如今我们被一条江水隔开,分离已将近两年。 我很高兴你多次寄来诗篇,连书信我都格外珍视。 事情的好坏变化难以预料,命运的困顿与亨通自有它的规律。 宝剑即便被埋藏,也依然会散发剑气;尺蠖弯曲身体,也终究能够伸展。 如今国家正在选拔人才,我们暂且在江湖间放松身心。 不必担忧命运如何,要担负的责任最重要的就是自身。 我们即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心中的抱负依然远大;追求高远志向的心意也是相同的。 我们应坦然地顺应自然的变化,千万不要损害自己的本性。
关于作者
宋代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