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富彦国

自古猾者胡与羌,胡羌相连动朔方。 奸谋阴就一朝发,直欲截割吾土疆。 遣使持书至阙下,四方物论如沸汤。 天子仄席旰未尝,相君日暮犹庙堂。 彦国感慨请奉使,誓将摧折其锋铓。 受诏驱马出都门,都人走观叹且伤。 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 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宝玉觞。 旆旌威迟还上国,所至观者如倾江。 杖父奔蹶喜出泣,妇女聚语气激昂。 至尊虚怀坐赭床,中人催入见未央。 对久赤日下辇道,翠华影转熏风凉。 归来堂上拜寿母,宾车塞破甘泉坊。 衣尘未涤又出使,往来绝域如门墙。 已知高贤抱器识,因时与国为辉光。 不烦一甲屈万众,以此可见才短长。 彦国本为廊庙器,何祗口舌平强梁。 使之当国柄天下,夷狄岂复能猖狂。

译文:

自古以来,狡猾的就是胡人和羌人,胡人和羌人相互勾结,在北方地区蠢蠢欲动。他们暗中谋划奸计,一朝发动,就妄图割占我们的疆土。 他们派遣使者带着书信来到京城,一时间,四方民众的议论像沸腾的热水一样喧嚣。天子忧心如焚,常常忙到很晚都顾不上吃饭,宰相到了日暮时分还在朝堂上处理政务。 富彦国满怀感慨,主动请求奉命出使敌营,发誓要挫败敌人的嚣张气焰。他接受诏书后,驱马奔出都城城门,都城的百姓都跑出来观看,既赞叹又为他担忧。 那些狡猾的胡人听闻富彦国前来,已经心生敬畏。他们聚集在一起聆听富彦国的大义之辞,为自己破坏和约的行为感到羞愧。胡人表示愿意遵守过去的约定,不敢再有非分之想,还纷纷脱下铠甲,争着献上宝玉和美酒。 富彦国带着胜利的旗帜缓缓返回祖国,所到之处,观看的人就像江水决堤一样多。年老的父亲们跌跌撞撞地跑来,激动得喜极而泣,妇女们聚在一起,说话的语气也十分激昂。 皇帝心怀谦逊地坐在红色的御座上,宦官催促富彦国进入未央宫觐见。富彦国和皇帝交谈了很久,直到红日西斜才从辇道出来,此时翠华旗的影子移动,熏风带来丝丝凉意。 富彦国回到家中,到堂上拜见寿母,前来祝贺的宾客车辆把甘泉坊都堵塞了。可他衣服上的灰尘还没来得及清洗,又要再次出使,往来于遥远的异域就像进出自家门一样平常。 我们都知道富彦国这位贤才怀有卓越的见识和才能,他能顺应时势,为国家增添光彩。他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万众归服,由此可见他才能的高低。 富彦国本就是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哪里仅仅是靠口舌就能平定那些强横之徒呢。如果让他执掌国家大权,夷狄之辈又怎么敢再如此猖狂呢。
关于作者
宋代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