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大旱

吴越龙蛇年,大旱千里赤。 寻常秔穄地,烂漫长荆棘。 蛟龙久遁藏,鱼鼈尽枯腊。 炎暑发厉气,死者道路积。 城市接田野,恸哭去如织。 是时西羌贼,凶燄日炽剧。 军须出东南,暴敛不暂息。 复闻籍兵民,驱以教战力。 吴侬水为命,舟檝乃其职。 金革戈盾矛,生眼未尝识。 鞭笞血涂地,惶惑宇宙窄。 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 寃对结不宣,冲迫气候逆。 二年春及夏,不雨但赫日。 安得凉冷云,四散飞霹雳。 滂沱消祲疠,甘涧起稻稷。 江波开旧涨,淮岭发新碧。 使我扬孤帆,浩荡入秋色。 胡为泥滓中,视此久戚戚。 长风卷云阴,倚柂泪横臆。

译文:

在吴越地区的龙年和蛇年,遭遇了极为严重的大旱,方圆千里一片焦土,大地干裂得毫无生机。 原本那些种植水稻和黍子的肥沃田地,如今已完全荒废,到处长满了杂乱的荆棘。 江河湖海中的蛟龙早已躲藏得不见踪影,鱼鳖也全都因干旱而死,干得如同腊制品一般。 炎热的暑气散发着致病的恶气,死去的人在道路上堆积如山。 城市与田野紧密相连,到处都是悲痛哭泣的人群,他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就在这个时候,西部的羌人贼寇,他们的嚣张气焰日益嚣张,不断侵扰边境。 为了应对战事,军需物资都要从东南地区征调,官府对百姓进行残酷的横征暴敛,一刻也没有停止。 又听说官府在民间强行征兵,把百姓驱赶到军队中去训练作战能力。 吴越一带的百姓向来以水为生,驾船行舟是他们熟悉的营生。 而那些金属兵器、盾牌和长矛,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 官府用鞭子抽打百姓去当兵,鲜血溅洒在地上,百姓们惶恐不安,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狭窄压抑。 三个壮丁中就有两个死去,即便活下来的人也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困境。 百姓们心中的冤屈无处诉说,这股怨气不断积聚,似乎影响了气候,让天气变得更加反常。 从第二年的春天一直到夏天,天空中不见一滴雨,只有炽热的太阳高悬。 怎样才能有凉爽的乌云飘来,四处响起霹雳的雷声呢? 希望能有一场滂沱大雨,消除这干旱带来的灾疫,让甘甜的雨水滋润土地,使稻谷和稷苗茁壮成长。 让江河的波浪恢复往日的高涨,让淮河两岸的山岭重新披上翠绿的新衣。 这样我就可以扬起孤帆,在浩荡的江面上,融入那美丽的秋色之中。 可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泥沼般的困境里,看着眼前的惨状,长久地忧愁悲伤。 大风卷起阴云,我倚着船舵,泪水纵横,悲从中来。
关于作者
宋代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