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江观风浪

晚至瓜州渡,击舟泊西湾。 日落暴风起,大浪得纵观。 凭凌积石岸,吐吞天外山。 霹雳左右作,雪洒六月寒。 吁嗟至柔物,威壮不可干。 若为神龙凭,气势非一端。 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 高山虽有路,辙险马足酸。 居朝号安逸,重禄多忧患。 争得清静交,共骑双翔鸾。 矫翅入赤霄,不见此险难。 奈何蚩蚩众,共处天壤间。 因知古圣人,立法万世安。 济川作舟梁,铸鼎穷神奸。 朝廷布礼度,粲粲莫可删。 后来渐破坏,所向行路难。 凶邪得骋志,物命遭摧残。 视此念古昔,杖藜空盘桓。

译文:

傍晚时分我来到瓜州渡口,击打船桨把船停靠在西边的港湾。 太阳落山狂风突然刮起,我得以尽情观赏这汹涌的大浪。 浪涛凭借着力量冲击着堆积着石块的江岸,仿佛能将天外的山峦吞没又吐出。 霹雳般的声响在左右响起,飞溅的浪花如雪花洒落,让六月天也透着寒意。 哎,水本是极其柔弱的东西,可此时的威严雄壮却不可冒犯。 它好像是有神龙依凭,展现出的气势多种多样。 巨大的船只失去控制,在浪中翻覆就像滚动的弹丸。 高山上虽然有条路,但车辙险峻,马蹄都因劳累而酸痛。 在朝廷为官号称安逸,拿着优厚俸禄却也有诸多忧患。 怎样才能交到清净无染的朋友,一起骑着比翼双飞的鸾鸟呢? 我们展翅高飞冲入云霄,就再也看不到这些艰难险阻。 可无奈那些愚昧的众人,都生活在这天地之间。 由此我知道古代的圣人,制定法令是为了让万世安宁。 他们像搭建舟桥帮助人们渡河一样治理国家,还铸造鼎来识别奸邪。 朝廷颁布的礼仪制度,清晰明白不可删减。 但后来这些制度渐渐被破坏,所到之处都是行路艰难。 凶恶奸邪的人得以肆意妄为,生灵遭受摧残。 看着眼前这番景象怀念往昔,我拄着藜杖徒然地徘徊沉思。
关于作者
宋代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