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

扁舟迎春色,东下淮楚乡。 侧身风波地,回首英俊场。 顾我本俗材,百事无一长。 滥迹入册府,举动初不皇。 乍脱泥滓底,稍见日月光。 峻阁鬰前起,隐嶙天中央。 春风花竹明,晓雨宫殿凉。 溢目尽图史,接翼皆鸾凰。 明窗置刀笔,大案罗缣缃。 文字虽幼学,钝庸今废忘。 不能温旧习,考古评兴亡。 腼颜于其间,汗下如流浆。 徒然日饱食,出入随群行。 朝廷比多事,亦合强激昂。 况有诏书在,烂然贴北墙。 奋舌说利害,以救民膏肓。 不然弃砚席,挺身赴边疆。 喋血鏖羌戎,胸胆森开张。 弯弓射搀枪,跃马埽大荒。 功勋入丹青,名迹万世香。 是亦丈夫事,不为鼠子量。 数事皆不能,徒只饱腹肠。 有如凫鴈儿,唼喋守稻粱。 岁月今逝矣,齿摇发已苍。 于时既无益,自合早退藏。 诸君天下选,才业吁异常。 顾当发策虑,坐使中国强。 蛮夷不敢欺,四海无灾殃。 莫效不肖者,所向皆荒唐。 又不耐羞耻,但欲归沧浪。 濡毫备歌咏,仰首看翱翔。 舟中稍无事,思念益以详。 恨无一棱田,可以足糟糠。 出处皆未决,语默两弗臧。 莽不知所为,大叫欲发狂。 作诗寄诸君,鄙怀实所望。

译文:

我驾着一叶扁舟去迎接春天的景色,一路向东驶向淮楚之地。 我身处这风波险恶的江湖之中,回首曾经那人才济济的官场。 想想我本就是个庸俗之人,做什么事都没有特长。 我无才却混迹进了藏书馆这样的地方,行为举止一开始就慌乱无措。 刚刚从困境中脱离出来,才稍稍见到了光明。 高大的楼阁在眼前拔地而起,雄伟地矗立在天地中央。 春风中,花竹显得格外明艳;晓雨里,宫殿透着丝丝凉意。 满眼都是珍贵的图书典籍,身边接触的都是像鸾凰一样的贤才。 明亮的窗前摆放着书写工具,宽大的案几上堆满了书籍。 文字学问我小时候虽学过,但如今愚钝平庸,很多都已荒废遗忘。 我不能重温旧学,也无法考古论今、评说兴亡。 我羞愧地置身其中,汗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淌下。 我只是白白地每天吃饱饭,跟着众人进进出出。 如今朝廷正多事之秋,我也应该振奋激昂起来。 况且还有诏书张贴在北墙上,十分醒目。 我本应慷慨陈词,议论时政利弊,来拯救百姓的疾苦。 要不然就抛开笔墨纸砚,投身到边疆战场。 与羌戎敌人浴血奋战,让自己的胸怀胆气更加豪迈。 我要弯弓射向那象征战乱的彗星,跃马驰骋,扫除边疆的荒乱。 建立功勋,让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流芳万世。 这才是大丈夫该做的事,不能被小人看轻。 可这些事我一件都做不到,只能白白填饱自己的肚子。 就像那些水鸟,只知道守着稻谷和高粱,埋头啄食。 岁月匆匆流逝,我的牙齿松动,头发也已花白。 我对当下的时代没有任何益处,自然应该早早隐退。 你们各位都是天下选拔出来的精英,才能和功业实在是不同寻常。 你们应当出谋划策,让国家变得强大。 使蛮夷不敢来侵犯,让四海之内没有灾殃。 不要效仿我这个不成器的人,做什么事都不切实际。 我又忍受不了羞耻,只想着回到那山水之间。 我蘸着笔墨准备写些歌咏的诗文,抬头看着鸟儿在空中翱翔。 在舟中稍微有点空闲,我就更加详细地思念你们。 只恨我连一小块田地都没有,无法保证自己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是出仕还是归隐都难以决断,说话或沉默都不妥当。 我茫然不知所措,忍不住大声呼喊,几乎要发狂。 我写下这首诗寄给你们,真心希望你们能理解我内心的想法。
关于作者
宋代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