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三首 其一

后寝藏衣冠,前庙宅神主。 吾闻诸礼经,此制出中古。 秦嬴蚀先法,乃复祭于墓。 汉衣以月游,于道盖无取。 宣帝尊祖庙,失制徧九土。 孝元酌前文,一旦悉除去。 魏帝乐铜台,遗令置歌舞。 昏嗣竟从之,此事狂夫阻。 唐制益纷华,诸陵锁嫔御。 旷女日哀吟,于先亦奚补。 吾朝三圣人,乘云不可覩。 威灵已霄汉,嗣皇念宗祖。 绘事移天光,刻象肖神武。 徧敕旧游地,输材起宫宇。 阶墄扣以金,墙壁衣之黼。 功既即奉迎,法仗叠箫鼓。 玩好择珍奇,目夺不可数。 三京佛老家,已有十数处。 朝家虽奉先,越礼古不许。 君不祭臣仆,父不祭支庶。 丹楹岂非孝,圣贬甚萧斧。 大祀当以时,寝庙即其所。 惜哉共俭德,乃为侈所蛊。 痛乎神圣姿,遂与夷为侣。 苍生何其愚,瞻叹走旁午。 贱子私自嗟,伤时泪如雨。

译文:

在宫殿的后寝收藏着先人的衣冠,在前庙供奉着先人的神主牌位。我从礼经中了解到,这样的制度是从中古时期开始出现的。 秦始皇嬴政破坏了先前的礼法制度,于是又开始在陵墓前进行祭祀。汉朝的时候,每月都要把先帝生前的衣冠请出来巡游一番,从道理上来说,这实在没有可取之处。 汉宣帝尊崇祖庙,但他不恰当的制度却在全国推行开来。汉元帝斟酌前人的做法,一下子把那些不合理的祭祀方式都废除了。 魏武帝曹操喜欢铜雀台,临终遗令在铜雀台设置歌舞。昏庸的继位者竟然听从了这个命令,这样的事情,连狂放之人都要加以劝阻。 唐朝的制度更加繁杂奢华,各个皇陵都幽禁着众多嫔御。那些被幽禁的女子整日哀伤地吟唱,这对于先帝又有什么补益呢? 我们宋朝的三位开国圣人,已经驾着祥云飞升,不可再得见。他们的威灵已经升入云霄,继位的皇帝怀念祖宗。让人绘制的画像光彩照人,雕刻的塑像英武不凡。还广泛下令到先帝们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运送材料修建宫殿庙宇。台阶用金属扣边,墙壁装饰着华丽的花纹。工程完工后就举行奉迎仪式,仪仗队中箫鼓交叠奏响。挑选珍奇的玩好之物,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在东京、西京、南京的佛道场所,这样的供奉之地已经有十几处了。 朝廷虽然是在奉祀祖先,但这种超越礼法的行为在古代是不被允许的。按照规矩,君主不祭祀臣仆,父亲不祭祀旁支庶出之人。鲁国大夫用红漆漆柱子,这难道不是一种表达孝道的方式吗?但圣人孔子的贬斥就像锋利的斧头一样严厉。 重大的祭祀应当按时进行,寝庙就是祭祀的地方。可惜我们当今皇帝原本的勤俭美德,竟然被奢侈之风所迷惑。痛心啊,那神圣的天子之姿,竟然和那些奢侈无度之人混为一谈。 天下的百姓是多么愚昧啊,纷纷奔走瞻仰赞叹。我这个卑贱之人只能暗自叹息,为这不合时宜的现象伤心落泪,泪水如雨下。
关于作者
宋代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