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儒落落何为者,策驴晓到吾门下。 凤标高古气深淳,询之乃是陶唐民。 并汾形胜太行麓,西距潼关大河曲。 春秋战国汉晋史,所书义勇雄侠士。 多出三晋与秦燕,古云气俗禀之然。 我颅儒冠腰博带,躯干不如脑腑大。 曾游两河望王屋,不到并州心不足。 喜君历历说其乡,引我心飞过太行。 因爱其乡爱其人,已重其人重其文。 文比玉溪既高爽,诗比玉川仍清新。 胡君不但歌诗好,又工画笔名精妙。 画牛百年鼻不干,浙东独有戴巡官。 胡君不肯居戴后,自署名为画牛叟。 忽摧两幅教余看,回首故园心恋恋。 我家一廛寄淮汭,往曾亲把枯犂尾。 月下歌商叩牛角,雨里寻春坐牛背。 长来提劔事羁游,虚名役我荒西畴。 见君画得牛如活,却忆烟蓑淮汭秋。 胡君胡君君贤者,画得信奇宜少画。 勿令画价闻于人,掩君诗价兼文价。
胡生画牛歌
译文:
有一位气质不凡的儒生,一大清早就骑着毛驴来到我的门下。他风度高雅古朴,气质深沉淳厚,一问才知道他是来自陶唐故地的人。
并州、汾州一带地势险要,位于太行山麓,西边临近潼关和黄河的弯曲处。在春秋战国、汉晋的历史记载中,那些被书写的义勇、雄侠之士,大多出自三晋、秦地和燕地,自古以来就说这是当地的风气习俗所造就的。这位儒生头戴儒冠,腰束宽带,虽然身材看起来不那么魁梧,但脑中有才、胸有丘壑。他曾游历两河地区,遥望王屋山,要是没到过并州,心里就总觉得有所缺憾。
我很高兴他能清晰地讲述自己的家乡,他的讲述让我的心仿佛飞过了太行山。因为喜爱他的家乡进而喜爱他这个人,已经敬重他本人,也就更看重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如同李商隐的作品一样高妙爽朗,诗歌如同卢仝的一样清新自然。
胡君不只是诗歌写得好,还擅长绘画,名气精妙。在画牛方面,近百年来画得牛鼻栩栩如生的,浙东只有戴巡官。胡君不甘居于戴巡官之后,自己署名“画牛叟”。
他忽然展开两幅画让我看,这让我不禁回首故园,心中满是眷恋。我家在淮水弯曲处有一处宅院,过去我也曾亲自握着枯犁尾耕地。月夜下,我曾一边唱歌一边叩击牛角;细雨中,我曾坐在牛背上寻觅春光。
长久以来我提着宝剑在外漂泊游历,虚名束缚着我,让故乡西边的田地都荒芜了。看到胡君画中的牛栩栩如生,我不禁回忆起在淮水岸边披着蓑衣的秋日时光。
胡君啊胡君,你是一位贤德之人,画虽然画得确实奇妙,但还是应该少画些。不要让你的画价传扬出去,免得掩盖了你诗歌和文章的声名。
关于作者
宋代 • 张方平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