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秋水平,虚碧杳澄浄。 有𫚢从何来,潜据久已横。 鼓鬣作波浪,晴景占苹荇。 贪吞无遗鳞,多折修荷柄。 西轩因纳凉,遶步恣哦咏。 时逢横水面,气意殊豪劲。 向非神守严,雨雾寻飞迸。 不揆入江海,且与蛟螭竞。 暇日呼罟师,搜摝穷泥泞。 泼剌出数尺,怒跳何健轻。 状丑足涎沫,刀几嫌腥硬。 遣童放西泽,不死傥知幸。 犹虑持私烹,诚嘱烦言令。 去去避钩网,再获谁尔诤。 遂取群小鲜,投中使沿泳。 上游若浮空,众沈疑落穽。 队行有孤出,如嫡从诸媵。 忽散何所惊,两合成相迎。 衔尾既竞速,依蒲亦少定。 庄濠念逍遥,严溪思隐行。 聊以贻后人,持竿助闲兴。
临池玩游鱼
译文:
秋日里,曲折的池塘水面平静,澄澈的天空倒映在水中,一片空灵碧透,显得格外清幽洁净。
不知从哪里游来了一条大𫚢鱼,它偷偷盘踞在池塘里,时间久了就横行无忌。它鼓动着鱼鳍,在水中搅起波浪,霸占着晴朗日光下的苹草和荇菜所在的水域。它贪婪地吞食着其他小鱼,一条不剩,还经常弄断长长的荷叶茎柄。
我在西面的轩廊下乘凉,绕着池塘漫步,尽情地吟诗咏叹。不时能看到这条大𫚢鱼横冲过水面,那气势和神态特别豪迈强劲。若不是有神灵守护着这方池塘,一旦遇到雨雾天气,它恐怕就要飞身逃离这里了。它要是不管不顾地游进江海,还能和蛟龙一争高下呢。
闲暇的时候,我叫来渔夫,让他们在池塘的泥泞里仔细搜寻。这条大𫚢鱼被捕获时,泼剌一声跃出水面好几尺高,愤怒地跳跃着,动作多么矫健轻快。它模样丑陋,身上满是涎沫,放在刀案上处理,嫌它又腥又硬。
我让童子把它放到西边的湖泽里,它要是不死,或许会知道这是幸运。我还担心童子私自把它煮了吃,所以再三诚恳地叮嘱他。
我对大𫚢鱼说:“你快些离去,避开鱼钩和渔网,要是再被抓住,可没人替你争辩了。”
于是我又拿来一群小鱼,投进池塘让它们游动。小鱼们在水面上游动时好像漂浮在空中,沉在水底的又好似掉进了陷阱。它们排成队列游动时,偶尔有一条单独游出,就像正妻带着一群妾室。忽然它们四处散开,不知是受到了什么惊吓,随后又两两合在一起相互迎接着。它们首尾相连,快速游动比赛速度,游到蒲草旁边时才稍微安定下来。
看到这番景象,我想起庄子在濠梁之上感悟的逍遥境界,也想到严子陵在富春江的隐居生活。我姑且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让他们拿着钓竿增添一些闲暇时的兴致。
关于作者
宋代 • 张方平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