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粉裁踈节,凌霜剪翠筩。 鲸鳞铺海浪,鹏翅展天风。 暖恐春冰释,清宜晓魄融。 露华流沆瀣,寒色凛崆峒。 栩栩来庄蝶,{瞢目=羽}{瞢目=羽}失夏虫。 枕须松石碧,幌鄙雾绡红。 坐觉非尘境,魂如在月宫。 北窗聊寄傲,俗骨愧方瞳。
谢韩仲文学士送白竹簟
译文:
这是一首赞美白竹簟的诗,以下是翻译成的现代汉语:
这白竹簟选取带着竹粉的竹子,裁出稀疏有致的竹节,仿佛是在霜寒中精心剪下的翠绿竹筒。
铺展开来,它就像鲸鱼的鳞片在海浪上闪烁,又好似大鹏的翅膀在天风里舒展。
躺在上面,温暖得让人担心春天的薄冰会因此融化;而它的清幽宜人,就像拂晓的月光那般柔和相融。
簟子上仿佛流动着清晨的露水,那寒冽的色泽如同崆峒山的清冷之景。
人躺在上面,就像庄周化为蝴蝶一样,进入了美妙的梦境,恍惚间,仿佛让夏日的虫子都失去了聒噪的感觉。
用它来做枕头,好似枕着松石的碧色,而那些用雾绡制成的红色帐幔,相比之下就显得俗气了。
坐在这簟子上,顿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灵魂就像在月宫中一样清幽。
我暂且在北窗边凭借这簟子寄托自己的傲世情怀,想想自己这凡俗的身躯,真愧对这能让人有超凡之感的白竹簟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张方平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