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诗

杜陵有穷老,白头惟苦吟。 正气自天降,至音感人深。 昭回切云汉,旷眇包古今。 万壑入溟海,一枝成邓林。 掩抑鬼神泣,寂寥星月沈。 珠凭罔象得,玉看晶采寻。 穰穰丰年谷,磊磊殊方琛。 病源问岐伯,兵畧须淮阴。 流寓四方路,浩荡平生心。 每览述怀篇,使我清泪淫。

译文:

杜甫这位穷困的老人啊,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依旧苦苦地吟诗创作。 他诗歌里蕴含的浩然正气仿佛是从天上降临而来,那至真至纯的声音深深打动着人心。 他的诗作就像日月星辰的光辉那样高悬在天空,和云汉相接,其意境广阔深远,包容了古往今来的种种情感与故事。 众多诗歌就如同无数条沟壑里的水都流入了大海,哪怕只是一首诗也能像一棵树木最终形成广袤的邓林。 他的诗中情感深沉,让鬼神听了都不禁悲泣,能让寂寥夜空中的星月都为之失色。 他的诗就如同宝珠,需要在渺茫难测的环境中才能寻得;又好似美玉,要凭借其晶莹的光彩才能被发现。 他的作品像丰收之年那数不清的稻谷一样丰富,又像来自远方各地的珍贵宝物那样价值非凡。 要探寻诗歌的弊病根源,就得像询问岐伯医术那样向他请教;要讨论用兵的谋略,也得如依靠淮阴侯韩信一样依靠他的智慧。 他一生漂泊流离,走过四方的道路,心中怀着广阔浩荡的志向。 每次我阅读他那些抒发情怀的诗篇时,都不禁让我泪水涟涟。
关于作者
宋代张方平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