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相洪容斋名诸孙华亭少府曰可斋

滥觞学沧溟,弗至吾弗已。 九仞规成功,弗成吾弗止。 方其未至时,傍睨岂知此。 及其既成后,岂暇顾傍睨。 或云山既高,我则揆诸理。 或云海未深,我则反诸己。 所立固先定,所诣孰能尼。 刻瓜大如斗,浅诺复轻唯。 甚者反自画,不则中道弛。 傲然曰山海,不了可斋耻。 可斋何人斯,故家振番水。 束发读父书,介特固若是。 幼蒙玉堂印,壮授盘洲记。 至于自肯时,不见两君子。 黄河可为带,太山可如砺。 悠然君子心,无同亦无异。

译文:

这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古风。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习就如同从涓涓细流开始去探寻浩瀚沧海,若没有达到目标,我就不会停止前行。 就像堆土成山,要累积到九仞才算成功,若没有成功,我就不会放弃努力。 当还没有达成目标的时候,那些在一旁斜着眼睛看的人哪里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而等到最终取得成功之后,哪还有闲暇去理会那些旁人的眼光。 有人说山还不够高,我就会依据事理去思考。 有人说海还不够深,我就会反省自己的不足。 心中所确立的目标本来就早已坚定,所追求的境界又有谁能够阻止呢? 有些人就像雕刻个大如斗的瓜一样,轻易地许下诺言,又轻率地应承。 更有甚者自我设限,要不然就是在半路上就松懈下来。 他们还傲然地提及山海,却不知这无法完成目标的行为是可斋的耻辱。 可斋是怎样的人呢?他出身于番水地区的名门世家。 他从小就诵读父亲所传授的书籍,性格耿介独特一直如此。 幼年时就得到了玉堂前辈的赏识,壮年时又获得了盘洲前辈的嘉许。 等到他自己真正认可自己的时候,那两位前辈却已不在身边。 就算黄河变得像衣带一样细,泰山变得像磨刀石一样小。 可他那悠然的君子之心,始终保持一致,没有什么不同。
关于作者
宋代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