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皇子 其二

太初孰元,浑沦蒙密。 弥漫宇宙,一气沕潏。 孰知是时,无极有极。 天高地下,人生物出。 畴虽未分,易虽未画。 行乎其间,充满周悉。 炎黄启序,姬孔抉机。 陶为泰和,数千其期。 写为六经,万言具垂。 太史变法,汉唐续维。 迄于我宋,皇皇巍巍。 百代以下,上接农羲。 畏天若临,视民如伤。 消斥奸佞,登崇隽良。 急将宽兵,我武维扬。 选牧与部,仁风以翔。 节用裕下,根深本强。 身修国治,纲举目张。 由经而史,自皇而王。 以暨我朝,同此一纲。 天赋高妙,学力深详。 上而河洛之图画,近而我祖之宪章。 贯千古于旦暮,歛一心于混茫。 大哉斯学,夫岂经生学士析解章句而已哉。

译文:

在太初之时,谁是万物的根源呢?那时天地一片混沌蒙昧,整个宇宙都被混沌之气弥漫着,这股气汹涌澎湃、动荡不息。谁能知晓在这个时候,看似无极的状态其实已经蕴含着某种极限和规律。 后来,天高高在上,地沉沉在下,人类诞生,万物也随之出现。虽然此时还没有明确划分各种范畴,《易经》的卦象也还未被画出,但这股元气在天地间运行,无处不在,充塞一切。 炎帝和黄帝开启了文明的秩序,周公和孔子揭示了其中的关键奥秘。他们将这一切陶冶成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历经了数千年的时光。这一过程被记录成了六经,无数智慧的话语流传下来。 太史公司马迁变革史书的写法,汉朝和唐朝延续着这一文化脉络。一直到我们大宋,国家辉煌盛大、气象巍峨。即便历经百代之后,我们大宋的文化和治理依然能够上接神农和伏羲的传统。 大宋的君主敬畏上天,就如同时刻在上天的注视之下;看待百姓的疾苦,就如同自己身上的伤痛一般。君主斥退奸佞小人,提拔贤良俊才。对待将领和士兵,既严格要求又宽厚相待,让我大宋的武力得以宣扬。精心挑选州牧和地方长官,使仁爱的风气得以广泛传播。节约用度,让百姓富裕,这样国家的根基就会深厚而强大。君主自身品德修养良好,国家就能治理得井井有条,各项制度就像鱼网的大纲和网眼一样,纲举目张。 从经典到史书,从三皇到五帝,一直到我们大宋,都遵循着这同样的治国和文化的纲领。 皇子天赋极高且聪慧过人,学习的功夫也十分深厚、研究详尽。上能贯通《河图》《洛书》所蕴含的高深道理,近能熟知我朝祖宗的典章制度。能在短暂的时间里领悟千古的智慧,能将纷繁的思绪凝聚成一种深邃的境界。 这真是伟大的学问啊,它哪里仅仅是那些只会分析章句的经生学士所能理解的呢!
关于作者
宋代程珌

程珌(1164~1242),宋代人,字怀古,号洺水遗民,休宁(今属安徽)人。绍熙四年进士。授昌化主簿,调建康府教授,改知富阳县,迁主管官告院。历宗正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郎官、秘书监丞,江东转运判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