𫷷庭自三山送荔枝分韵得缃字

炎精孕秀储气详,荔枝结实魁群芳。 我有犹子客南服,千里眷念情不忘。 星驰走寄一千颗,伏暑火炽劳取将。 筠篮初开气芬溢,稍觉四座浮清香。 骊珠灿烂光夺目,雕盘饤饾罗满堂。 先庙未献不敢嗅,色味虽鲜那敢尝。 少须祀毕分送似,宾友拉至纷攫攘。 绛囊初剥拆霞缕,玉脸旋绽流天浆。 手持奈此水晶粒,地积更诧云锦裳。 海乡因记少日好,遶树食啗高价偿。 婆娑碧绿拥平野,丹苞縠皱晖朝阳。 初惊星火争燿熠,久讶彩凤争翱翔。 薰风吹开碧云叶,绿水宛类翻頳鲂。 只今老大将底用,食此感激意故长。 君不见方红陈紫列绀缃,三十二品裁中郎。 丁香核小味甘洁,何似钗头十八娘。 天生美实限南北,长安路远价愈强。 只今生食享至味,不数家渍盐蒸方。 又不见宣靖文物全盛时,贡输不减开元唐。 𬨎车纵横绣衣使,海内骚动封纸黄。 妙品人家那可得,置以走辙加浮航。 似闻供上祗纤悉,往往尽入公侯王。 骊山往事不古鉴,艮岳驯致烽烟狂。 祇今故老尚能说,空使悲愤萦肝肠。 书生不负医国手,赋成何日奏明光。 不如且唤吴姬辈,笑擘轻红入醉乡。

译文:

炎热的精气孕育出灵秀之物,天地间祥瑞之气凝聚,荔枝结出的果实堪称群芳之首。 我有个侄子客居南方,虽远隔千里,但我对他的牵挂之情始终难忘。 他星夜疾驰让人寄来一千颗荔枝,在这炎炎酷暑、骄阳似火之时,辛苦地让人送来。 竹篮刚刚打开,香气四溢,顿时让满座都弥漫着清新的香气。 那荔枝如骊珠般灿烂夺目,精美的盘子里摆满了荔枝,罗列满堂。 先人的宗庙还未祭祀供奉,我连闻都不敢闻,虽然它色泽鲜美、味道诱人,可我哪敢先尝呢。 等祭祀完毕后把荔枝分送出去,宾客朋友们都被拉过来,纷纷争抢着拿取。 剥开那红色的果壳,如拆开云霞般的丝缕,洁白如玉的果肉随即绽露,流出香甜的果汁。 手中拿着这如水晶般的荔枝果粒,地上堆积的荔枝皮更让人惊叹如云锦般美丽。 由此我想起年少时在海边的美好时光,那时围绕着荔枝树尽情吃荔枝,哪怕要付出高价也心甘情愿。 荔枝树婆娑的碧绿枝叶拥满平野,红色的荔枝果苞带着皱痕在朝阳下闪耀光辉。 起初惊讶于它们像星火般争相闪耀,时间久了又惊讶它们好似彩凤在争着翱翔。 薰风轻轻吹开那如碧云般的叶子,荔枝在绿叶间宛如绿水之中翻动的红鲂鱼。 如今我已年老,吃这荔枝又有什么用呢,但吃着它心中的感慨之意却格外深长。 你没看到吗,方红、陈紫等品种的荔枝颜色深浅不一,被蔡襄的《荔枝谱》记载了三十二个品种。 丁香荔枝核小味甜且洁净,但哪比得上钗头十八娘荔枝呢。 天生的美味果实受限于南北地域,运往长安路途遥远,价格也就越发昂贵。 如今能生吃品尝到这极致的美味,都不用提那些盐渍、蒸煮的做法了。 又没看到吗,宣和、靖康年间文化昌盛、国家繁荣之时,荔枝的进贡数量不比开元年间的唐朝少。 轻便的车辆纵横交错,身着绣衣的使者往来不绝,搞得天下骚动,只有皇帝的封纸才是至高指令。 那绝妙品种的荔枝,普通人家哪能得到呢,都是通过车马和船只加急运送。 好像听说进贡给皇上的都是精挑细选的,往往都进了王公贵族的府邸。 骊山唐玄宗为博杨贵妃欢心而进贡荔枝的往事不能作为前车之鉴,宋徽宗的艮岳园林更是导致了战火纷飞。 如今老人们还能说起这些事,只让我悲愤之情萦绕肝肠。 我这书生虽有医国的抱负却难以施展,写成这首诗,不知何时能上呈朝廷。 不如暂且叫来歌姬舞女,笑着剥开荔枝,沉醉在美酒之中吧。
关于作者
宋代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