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胡报二十韵

胡虏无仁义,兴衰匪百年。 如何凭气力,久欲靖中边。 异类依天角,黄头住海𤲬。 愚堪呼鹿豕,健每学鹰鹯。 猰狄时方惫,燕云耗颇传。 奸臣贪拓境,黠计落空拳。 毡毳分伊水,旌旗湿汴川。 鶑花春自老,风雨夜相连。 文物东南盛,舟车蜀广联。 规模垂翼翼,鼎石頼干干。 五福祥光近,千龄厚泽绵。 雨晴均化日,丰穰庆秋田。 禽兽闻相噬,干戈鬭欲缠。 瓜分争块壤,鼎沸逐埃涓。 亡北惟堪伺,良图盍自坚。 藩篱兼谨守,阃外勿轻捐。 晋赵非殊异,山河本浑全。 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 王佐存诸葛,中兴仰孝宣。 何当渭桥下,拱揖看骈阗。

译文:

### 译文 那些胡虏不讲仁义道德,他们的兴衰根本到不了百年。 可他们为何凭借着武力,长久以来总想侵扰并平定中原。 这些异类栖息在天边海角,黄头发的他们住在海边。 他们愚蠢得如同鹿和猪一般,强健起来却常像鹰鹯般凶狠。 当猰貐(代指胡虏)之类的敌人疲惫时,燕云地区战败损耗的消息也渐渐传来。 奸臣贪图开拓边境,那些狡黠的计谋最终都落了空。 胡虏的毛毡服饰出现在伊水之畔,他们的旌旗都浸湿在汴川之中。 黄莺啼鸣、鲜花盛开的春天自然地过去,风雨在夜晚连绵不断。 东南地区文化繁荣昌盛,舟船车辆将蜀地和两广连接起来。 国家的规模宏伟壮观,全靠大臣们勤勉努力。 各种福运的祥瑞之光临近,千年的深厚恩泽绵延不断。 雨过天晴如同太平盛世,丰收的景象在秋田里呈现。 那些胡虏之间像禽兽一样相互吞噬,干戈争斗不断纠缠。 他们像瓜分土地一样争夺小块的领土,局势如同鼎中沸水般混乱,追逐着细微的利益。 北方胡虏的灭亡是可以等待的,我们美好的谋划应该更加坚定。 不仅要谨慎地守卫好边疆的藩篱,对外用兵也不要轻易放弃原则。 晋地和赵地本无不同,山河本是浑然一体。 如今人心激愤,天道也会有转机。 国家有像诸葛亮那样的辅佐之臣,也能像汉孝宣帝时期一样实现中兴。 什么时候能在渭桥之下,看到众人恭敬地拱手行礼,一片繁荣安定的景象啊。 ### 注释 这首诗是徐玑对当时胡虏侵扰局势的感慨与思考,批判了胡虏的不义以及奸臣的失策,同时表达了对国家中兴的期望。但翻译可能因对诗歌理解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关于作者
宋代徐玑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 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 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 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