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洞

我来叩石洞,崭绝何从登。 天开一间路,崖列两连屏。 有水泠泠来,委蛇贯中行。 五丁修磴道,引步若余迎。 昏暮坐危阁,萧飕风雨声。 不知身何许,似有通山灵。 晨兴穷所历,石转泉逾清。 绝顶一带垂,方诸函明泓。 想当春夏交,雪练输浮轻。 欲去重倚徙,拳石提蒲生。 归与置窗几,聊以志余情。

译文:

我来到石洞前想要探寻一番,只见这石洞所在之处山势险峻,陡峭得让人不知从哪里攀登。 突然,仿佛是上天特意打开了一条狭窄的通道,而两边的山崖就像排列整齐的两座连绵屏风。 有清澈的泉水发出泠泠的声响潺潺流来,弯弯曲曲地在这通道中间流淌。 就好像有五丁力士专门修筑了这登山的石阶小路,引领着我一步步前行,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我。 傍晚时分,我坐在那高耸危险的楼阁之上,听着外面萧瑟的风雨声。 一时间,我都恍惚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只感觉似乎与这山中的神灵有了某种相通的感应。 清晨起来,我继续去探寻之前没走到的地方,随着山路转弯,泉水显得越发清澈。 到了山顶,有一条瀑布垂挂而下,那瀑布下方的水潭就像方诸(古代盛露水的器具)一样,蓄着一泓明亮的清水。 我猜想在春夏之交的时候,这瀑布就如同轻盈飘动的白色丝带一般。 我打算离开这里了,却又忍不住在原地徘徊留恋,顺手拾起一块带着蒲草的石头。 回去之后把它放在窗户和几案旁,就权当是用来记录我这次游石洞的这份心情吧。
关于作者
宋代徐侨

徐侨(一一六○~一二三七),字崇甫,号毅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从学于吕祖谦门人叶邽。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授信州上饶簿,始登朱熹之门。入为秘书省正字,历吴、益王府教授,提点江东刑狱。以忤史弥远罢。理宗端平初,召为秘书少监,二年(一二三五)知枢密院事。以宝谟阁待制奉祠。嘉熙元年卒,年七十八,谥文清。有《毅斋文集》十卷,明弘治间毁于火。明正德六年裔孙徐兴刻有《毅斋诗集别录》一卷。事见本集附录《徐文清公家传》及徐兴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徐侨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明正德本虽为祖本,但今见本已多漶漫残缺,故用为校本(简称明刻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