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山主求赞顶相

个是净慈毛和尚,口言祸福有定当。 逐日随缘去赴斋,是谓两脚功德藏。 雕装千佛,布砌两廊。 判断一切魍魉鬼,主管五百罗汉堂。 至于修桥造路,与夫浴主街坊。 闻一切善事如蝇见血,闻一切恶事似蟹落汤。 有时随搂搜,若万回老子懽喜。 有时放歇蹶,若布袋和尚颠狂。 得一文钱不曾落地,合十爪掌常乃谢天。 只一味朴直,无些子壒尘。 所以打动好事檀那,画出这般面觜。 且道如何比拟,八月十五中夜凉,一轮月照西湖水。

译文:

这说的是净慈寺的毛和尚,他能精准地预言祸福之事。 他每天都随着机缘去接受斋饭供养,可谓是一双脚走遍之处皆是积累功德的所在。 他参与雕刻、妆点千尊佛像,将其整齐地安置在寺庙的两条长廊。 他能分辨和处理一切鬼怪邪祟之事,主管着五百罗汉堂。 说到修桥补路这样的善事,还有帮着浴主在街坊邻里间做事。 他听闻一切善事,就如同苍蝇见到血一样急切地想要参与;而听闻一切恶事,就好似螃蟹落入热水中般避之不及。 有时候他跟着去收拾整理,就像万回祖师那样欢喜自在。 有时候他放松歇息,又像布袋和尚那样颠狂洒脱。 他哪怕得到一文钱,也会好好珍惜,仿佛这钱都不曾落地;总是合十双手,常常感恩上天。 他只有一种纯粹质朴的品性,内心没有丝毫的尘埃杂质。 正因如此,才打动了那些乐善好施的施主,把他的模样画了下来。 要说该如何形容他呢,就好像八月十五的午夜,凉爽宜人,一轮明月映照在西湖的水面上,皎洁纯净,超凡脱俗。
关于作者
宋代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