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幽趣钟灵台,胸中图画如天开。 居闲薄发林塘胜,根原福寿两山来。 石骨旁峙虎蹲踞,泉脉下绕龙瀊洄。 高低随巧结亭榭,收拾造化成锦堆。 绯黄紫绿献态度,纤洪浓淡敷条枚。 四时春色常在目,嘘咻无用邹律催。 那知禁林凤池上,须君缓步锵鸣瓌。 讵容袖手此山下,龟朋鹤侣相追陪。
和林叔己咏扬守福寿林塘之韵
译文:
史君您那高雅的情趣都汇聚在灵台之上,您的心中就像一幅展开的天然画卷。
您在闲暇之时,不经意地就发掘出了林塘的美妙之处,而这林塘的韵味根源是从福寿两座山中而来。
石头像骨头一样在旁边矗立着,好似猛虎蹲踞;泉水的脉络在下面环绕流淌,如同蛟龙盘旋迂回。
依据地势的高低巧妙地建造起亭台楼阁,把自然的造化美景都聚集在一起,就像色彩斑斓的锦绣堆。
那些花卉树木红的、黄的、紫的、绿的,各自展现出独特的姿态,或纤细或粗壮,颜色有浓有淡,枝条和树干都十分美观。
四季的春色仿佛一直在眼前,根本不需要像邹衍吹奏律管那样去催促春天的到来。
谁能想到在那宫廷的禁林、中书省的凤池之上,正需要您慢慢地踱步,身上的玉佩锵锵作响呢。
怎么能容许您在这里山下袖手清闲,只与乌龟、仙鹤这些伙伴相互陪伴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淳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