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陈世良天开图画之阁

九仙来来到筠谷,谁向云端缔高阁。 背倚金山作后屏,左右龙虎交蟠伏。 前头诸峰列碧霄,献奇贡异相联络。 文笔时时气蔚葱,香腾旦旦烟𬪩郁。 瀑布西奔扈卫雄,席帽东出朝宗肃。 玉栏管住不断势,铜鼎蓄就无穷禄。 石潭通贯洗马陂,一派寒流腰带束。 雨旸舒惨变万状,青黄紫绿呈千簇。 十里风光尽入怀,四时春色常在目。 好是天开一图画,丹青巨擘难描摸。 阁中仙翁有佳趣,襟抱磊磊还落落。 饱餐苍秀炯诗囊,静挹菁华洗愁斛。 日暄昼永酒三樽,月明夜清琴一曲。 兴来草木欣荣意,意到鸢鱼自飞跃。 此外应无人境喧,于中觉有天真乐。 试问仙翁为阿谁,世良其字陈其族。

译文:

九仙山的灵气来到了筠谷,不知是谁在那云端之上建造了这座高阁。 它背靠金山,就像有一座巨大的屏风在身后;左右两侧的山峦,好似龙虎相互盘旋伏地。 阁前的众多山峰直插云霄,它们形态各异、奇妙无比,相互连接在一起。 那如文笔般的山峰,时常有郁郁葱葱的气象;每日清晨,山间香烟弥漫、香气浓郁。 西边有奔腾而下的瀑布,就像威武的卫士在守护;东边的席帽山,宛如虔诚的朝拜者,庄严肃穆。 阁前的玉栏仿佛能拦住那连绵不断的山势,阁中的铜鼎好似积蓄着无尽的福禄。 石潭与洗马陂相互贯通,那潺潺的寒流水流,如同一条腰带环绕着。 无论天晴还是下雨,这里的景色变化万千;青、黄、紫、绿等各种颜色的景致,一簇簇地呈现眼前。 方圆十里的美丽风光都能尽收胸怀,一年四季的春天般的景色常现于眼前。 这真像是上天特意打开的一幅绝美图画,就算是技艺高超的画师也难以描绘出来。 阁中的仙翁有着独特的雅趣,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他尽情欣赏着这苍郁秀丽的景色,灵感迸发,诗囊都被装得满满的;他静静地汲取着这里的精华,将心中的忧愁都洗净。 在阳光温暖、白昼漫长的时候,他会悠然地饮上三樽美酒;在明月皎洁、夜色清幽的夜晚,他会弹上一曲古琴。 兴致来了,他能感受到草木欣欣向荣的生机;心意所至,仿佛能看到鸢鸟和鱼儿自由自在地飞跃。 除此之外,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在这阁中,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天然纯真的快乐。 要是问这仙翁是谁呀,他字世良,姓陈。
关于作者
宋代陈淳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