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调归忧时题壁

上林一株木,其大千百围。 栽培自上古,婆娑荫八维。 云何岁月老,颓衰复颓衰。 守者勿灌溉,伐者交剥椎。 木根既不固,枝叶何所依。 心骨又有蠹,皮肤何能为。 安得善场师,转回阳春熙。 变却久悴态,如彼正茂时。 坐令万虫蚁,稍托庇命丝。 嗟嗟难尔必,慨然动长悲。

译文:

在皇家园林里有一棵大树,它非常粗壮,树干得有千百围那么粗。它从上古时期就开始被栽培,繁茂的枝叶向四面八方伸展,能为广阔的天地都带来荫蔽。 可不知怎么回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棵大树变得越来越衰败。负责养护它的人不再给它浇水灌溉,砍伐它的人却纷纷拿着工具来剥它的树皮、敲打它的枝干。大树的根部已经不稳固了,那它的枝叶又能依靠什么呢?而且它的树干内部已经被蛀虫侵蚀,光靠那层外皮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怎样才能找到一位善于栽培树木的园艺师,让这棵大树重新迎来如阳春般温暖和熙的生机呢?让它摆脱长久以来的憔悴模样,恢复到它曾经正茂盛时的状态。要是真能这样,就能让那些围绕着大树生活的万万千千的虫蚁,也能稍微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唉,可这太难实现了,想到这些,我不禁长叹,心中满是悲戚。
关于作者
宋代陈淳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