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不说相,于人洞肺肝。 由也行行如,不得其死然。 括也未闻道,其躯难以全。 赐亿亦屡中,执玉俯仰间。 经礼视平衡,下忧倾则奸。 兹皆以理决,初匪由术传。 刘君以相名,表里须相关。 备道最上格,温恭厉而安。 晬面盎于背,德人盛容颜。 论心勿徇形,心广体自胖。 敬吉怠则灭,炳炳真如丹。 此诀若未喻,所阅非神观。
赠刘伯翔相师
译文:
孔子和孟子都不谈论相面之术,但他们却能洞察人的内心。像子路,一副刚勇的样子,最后没能善终。赵括不懂得为将之道,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子贡善于揣测行情且常常能说中,他在捧着玉器行礼仪的时候,一举一动都很得体。按照礼仪规定,他在行礼时目光保持平衡,要是眼神向下或有倾斜就可能有奸邪之心。这些都是凭借事理来判断人的,并非依靠相术。
刘先生以相面而闻名,其实人的外在和内在是相互关联的。具备完美道德的人是最上等的,他们温和恭敬,严肃而又安详。他们的面色润泽,德行修养都表现在背上,有德之人的容颜总是光彩照人。评判一个人要注重内心而不是只看外形,内心宽广的人体态自然安舒。心怀敬意就能吉祥,懈怠就会招致灭亡,这个道理就像丹砂一样鲜明。如果不明白这个秘诀,那你所看的就不是真正的神妙之观。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淳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