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所之赠王氏子

我赠王氏子,作此谨所之。 之子何所喜,喜有近道资。 妙龄正弱冠,立志已不卑。 与之语则解,知弗流俗随。 今闻欲有行,问之如何其。 曰取天下友,曰求天下师。 斯言美则美,乃大人之为。 在子则太早,恐非其所宜。 去圣嗟已远,名家好相持。 师者每异户,友焉亦多岐。 志稚未坚定,焉保无转移。 识嫩未的确,那知真是非。 同人遽于野,懔乎其亦危。 既慕圣贤学,须循圣贤规。 圣功有次序,躐进徒尔疲。 非益欲速成,孔深阙童讥。 登高必自下,子思端不欺。 道尔求诸远,孟轲尤所嗤。 小学极纤悉,无非固骸肌。 洒扫进退间,三千其威仪。 子曾与周旋,有亏已无亏。 大学入德门,纲条备无遗。 开端在格物,大当致吾知。 子曾与讲贯,有疑已无疑。 语孟两部书,坦坦无峣崎。 尽是平实语,中蕴至宝辉。 子曾得其趣,抑尔猎其皮。 入道贵有主,何须事支离。 进德贵著实,何容慕新奇。 后生所可畏,不在华藻摛。 亦非记览博,亦匪谈辨飞。 勇往识其正,路头不参差。 终始一敬入,绝无傲岸私。 驱车万里道,最谨发轫时。 豪厘稍有差,千里谬莫追。 志学错所学,从心竟相违。 知止失所止,能得之者希。 康庄大通衢,无用径捷窥。 章韶大雅音,不必转调吹。 美璞要成器,切戒浪琢锤。 良苗善保养,粢盛方可期。 惜兹少壮力,正宜自鞭治。 一一务下学,俛焉日孜孜。 圣门缜密功,不容漏毫丝。 真积中欠缺,虚劳外奔驰。 杂乎其胸臆,决堕狂与痴。 不为子行喜,抑为子行悲。 子既扣我门,吾何吝子医。 不觉写肝肺,有此谆谆词。 此理无强聒,姑以诚吾思。 於乎王氏子,念我谨所之。

译文:

我要赠给王氏子弟这番话,写下这篇来让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与追求。 你有什么值得欣喜的呢?可喜的是你有接近正道的资质。你正当二十岁的青春年少,立下的志向已经不低。和你交谈你能理解,知道不随波逐流。 如今听说你想要出行远游,问你去做什么。你说要结交天下的朋友,要寻访天下的老师。这话听起来美好,这是成年人才能做的事。对你来说还太早,恐怕并不适宜。 感叹距离圣人的时代已经久远,名家们喜好相互争论。老师们往往各立门户,朋友们的观点也多有分歧。你心志幼稚还未坚定,怎能保证不会改变初衷。见识浅陋还未明辨是非,哪能知道真正的对错。匆忙地到野外去结交众人,这也是很危险的事。 既然仰慕圣贤的学问,就必须遵循圣贤的规范。圣人的功夫是有次序的,越级冒进只会让自己疲惫。不是想要急于求成,孔子就曾深刻地讥讽那些知识欠缺的童子。登高一定要从低处开始,子思这话一点也不假。舍弃近处去追求远方的道理,孟子尤其会嗤笑这种做法。 小学的学问极其细致,无非是为了巩固身心。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有着三千种的礼仪规范。你曾经遵循过这些规范吗,有没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大学是进入道德学问的大门,纲领条目完备无遗。开端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重要的是扩展自己的知识。你曾经研究探讨过吗,有没有什么疑问? 《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内容平坦没有崎岖。全都是平实的话语,其中蕴含着珍宝般的光辉。你是领会到了其中的意趣,还是仅仅只猎取了它的皮毛? 进入正道贵在有主见,何必去追求那些支离破碎的东西。增进品德贵在脚踏实地,哪能容得下爱慕新奇的想法。年轻人令人敬畏之处,不在于能铺陈华丽的辞藻。也不是因为记诵广博,也不是因为能言善辩。 勇敢地去认识正道,道路不要走偏。自始至终怀着一颗恭敬的心,绝没有骄傲自负的私心。驾车要行驶万里路程,最要谨慎的是出发的时候。开始稍有一点偏差,到后来就会谬以千里无法挽回。立志学习却选错了学习的内容,到最后就会与自己的本心相违背。知道应该停止却失去了应该停止的地方,能够有所成就的人就很少了。 康庄大道宽广通畅,不要去探寻那些捷径。纯正的雅乐美妙动听,不必去吹奏那些变调的曲子。美好的璞玉要雕琢成器物,切不可随意地雕琢锤打。优良的禾苗要好好保养,才能有收获粮食的希望。 珍惜你少壮时的精力,正应该自我鞭策努力。每一件事都要致力于下学的功夫,勤勉不倦地每日努力。圣人门下缜密的功夫,容不得有丝毫的疏漏。内心积累的真诚不足,在外面徒劳地奔走也没有用。心中杂乱无章,最终会陷入狂妄与痴愚。 我并不为你的出行感到高兴,反而为你的出行感到悲哀。你既然来叩开我的门求教,我怎么会吝惜对你的劝诫。不知不觉就写下了这些肺腑之言,有了这一番谆谆的话语。这个道理不需要强行灌输,姑且用来表达我的思考。 唉,王氏子弟啊,记住我这番让你谨慎对待的话吧。
关于作者
宋代陈淳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