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春风堂,尝读春风诗。 春风不易得,令人每怀思。 一堂谁独无,所至皆有之。 奈何堂中人,此意多背驰。 听雨不对床,煮豆先燃萁。 宁赓粟布歌,不肯吹埙箎。 和气自此伤,怨怒无休时。 遂令君家堂,独立修江湄。 昔我尝宦游,兄弟轻别离。 自从失予季,忧闷鬓成丝。 仲叔幸无他,相从日怡怡。 数榻松竹间,颇与我辈宜。 浊醪无独斟,陈编有同披。 从今当杜门,共试春风词。 燕谷恐尚寒,暖律冀一吹。 君能不靳否,春风元不私。
题伯量春风堂
译文:
还没登上春风堂的时候,我就曾经读过关于春风的诗篇。那象征着和睦温暖的春风是多么难以寻得啊,这让我时常心怀思念。
每一家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厅堂,走到哪里这样的场所都不缺。可无奈啊,这厅堂里的人,很多都背离了春风所代表的和睦之意。他们不像该有的那样,在雨夜同床倾谈,反而像煮豆燃萁的兄弟一样互相残害。宁愿去唱那些关于钱财利益的歌谣,也不肯像埙和箎那样和谐共鸣。
如此一来,那和气就从此受到了损伤,彼此的怨怒也就没有休止的时候。于是使得你家的春风堂,孤独地立在修江岸边。
过去我曾经外出做官,兄弟之间轻易地就分离了。自从失去了我的弟弟,我满心忧闷,两鬓也添了白发。还好二哥和叔叔没什么意外,我们相处得和和美美。
我们在松竹之间安置了几张床榻,这环境很适合我们这些人。有浊酒也不会独自斟饮,有古籍也会一起翻阅。
从现在起我要闭门不出,和兄弟一起好好践行春风词里的情谊。燕地的山谷恐怕还很寒冷,真希望那温暖的音律能吹到那里。你能不吝惜地让春风吹拂吗?其实春风本来就是不偏不私的呀。
关于作者
宋代 • 裘万顷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为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