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余仲祥松斋

芳妍桃李场,纷趋欻成蹊。 长松坐偃蹇,遂尔不见知。 平生异时人,不与俗转移。 萧然尘埃中,擅此丘壑奇。 窗空境逾清,四壁风来吹。 抱琴揖苍髯,喜气掀两眉。 臭味既与同,相亲不相违。 直期阅岁寒,可但忘朝饥。 斯正如乃翁,过处更过之。 直比千丈干,历落不受羁。 只恐大厦成,梁栋各有施。 出处初何心,山灵勿疑渠。

译文:

在那芬芳艳丽的桃李生长的地方,人们纷纷快步前往,很快就踏出了一条小路。而高大的松树却独自傲然挺立,因此不被世人所赏识。 我的朋友余仲祥,他这一生不同于那些随波逐流之人,不会被世俗的风气所左右。他置身于喧嚣的尘世中,却独独拥有山林间那种清幽奇妙的意趣。 他的松斋窗户空阔,环境愈发清幽,四面的风不断地吹进屋内。他抱着琴,恭敬地向那苍劲的松树行礼,喜悦的神情让他的双眉都扬了起来。 他与松树趣味相投,彼此亲近而不背离。他期望能和松树一样,在岁寒之际坚守本色,而不只是忘却一时的饥饿。 他就像他的父亲一样,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他就如同那千丈高的树干,潇洒磊落,不受拘束。 只是恐怕有朝一日大厦建成,各种栋梁之才都能发挥作用。但他出仕或隐居原本并无刻意的心思,山林之神啊,你可不要怀疑他的心意。
关于作者
宋代裘万顷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为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