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叹

霜耕冰在趾,雨种泥没膝。 旱魃忽为虐,耕种谩劳力。 去年幸一稔,今岁免艰食。 细听老农语,令我三叹息。 但愿从此去,龙骨长挂壁。 大田多黍稌,高廪若山积。 或云谷大丰,则恐钱转啬。 夏租星火急,处此未有策。 细民一钱税,往往亦追索。 谷贱反伤农,此语传自昔。 语客且勿忧,新丝尚堪质。

译文:

在那寒冷的霜天里耕地,冰碴儿都冻在了脚趾上;赶上雨天去播种,泥巴都没过了膝盖。可没想到,旱灾突然肆虐起来,之前的耕种全都白费了力气。 好在去年有幸获得了一次丰收,今年才没到忍饥挨饿的地步。仔细听着老农诉说这些,让我忍不住再三叹息。 只希望从现在开始,汲水的龙骨水车能长久地挂在墙壁上(意味着风调雨顺,不再需要汲水抗旱)。田野里能长出大片大片的黍米和稻谷,高高的粮仓堆得像山一样。 可有人说,如果粮食大丰收了,又担心钱变得难赚了。夏天交租的期限像星火一样急迫,面对这种情况,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 就算是普通百姓那一点点的税钱,官府也常常追着索要。“谷贱伤农”这句话,从古时候就传下来了,的确是这样啊。 老农还安慰客人说,先别发愁了,新产的蚕丝还能拿去抵押换钱呢。
关于作者
宋代裘万顷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为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