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使君师夏谒白鹿游栖贤长句

三峡移名涧响空,中著一桥如饮虹。 旁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蒙。 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 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 或者误信晨暮钟,万有一幸相际逢。 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 异端琐细秋后蛩,一物不格皆妄庸。 谁知健者此山中,朴实可乱田舍翁。 出郊小队不妨农,黄岩意与考亭通。 长养此道如种穜,骏发尔私雨我公,穮蔉虽馑亦有丰。 常行万世无污隆,行健不息人中龙。 不妨更击白鹿鼓,扣之大小皆舂容。

译文:

这是一首较为复杂且富有深意的长诗,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三峡的名声仿佛移到了这里,山涧的响声回荡在空旷之处,中间架着一座桥,就好像一条虹霓在低头饮水。 旁边连着飞溅的瀑布,那是蛟龙居住的地方,有人说佛有巨大的力量,可这说法实在是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若不是造物者的旨意,哪有大禹治水般的功绩,一条细小的水流偶然间就形成了巨大的沟壑。 真奇怪啊,人们都像聋子一样对真理充耳不闻,还像助纣为虐般一唱一和、随声附和。 或许有人是被早晚的钟声误导了,抱着万分之一的侥幸心理期待能有奇遇。 我们儒家自然有自己名教的踪迹,就像那矗立在万古之间的涧底松,坚定而挺拔。 那些异端邪说就如同秋天的蟋蟀,渺小而琐碎,若对任何事物都不能穷究道理,那都是狂妄而平庸之辈。 谁能想到在这山中藏着有才能的人呢,他们朴实得就像普通的老农。 太守出城带着小队随从,也不妨碍农事,他的心意就如同黄岩先生(赵师夏)与考亭先生(朱熹)相通。 要培育发扬儒家之道就如同耕种庄稼,让百姓们积极劳作,公田私田都能得到滋润,即使除草时遇到灾荒,最终也会有丰收。 让这正道永远施行,没有兴衰起伏,像自强不息的人中蛟龙一样勇往直前。 不妨再敲响白鹿洞的鼓,敲击它,无论声音大小都会显得雍容和雅。
关于作者
宋代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