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颠书记赞

毁不得,赞不得,天台出得个般僧,一似青天轰霹雳。 走京城,无处觅。 业识忙忙,风流则剧。 末后筋斗背翻,煅出水连天碧。 稽首济颠,不识不识。 狭路相逢捻鼻头,也是普州人送贼。

译文:

这篇文字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篇赞文。下面为你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 这和尚,诋毁他不合适,赞扬他也难尽意。天台山竟出了这么个和尚,就好像晴朗的天空突然响起了霹雳,令人震惊不已。 他曾到京城去闯荡,可在那偌大的京城,却怎么也难以寻到他的踪迹。他整天忙忙碌碌于尘世的俗事,举止风流不羁,喜欢嬉戏玩耍。 到了最后,他来了个漂亮的翻身之变,就像经过煅烧后呈现出那水天相接的一片碧蓝美景,超凡脱俗。 我向济颠和尚行礼致敬,实在是琢磨不透他啊。要是在狭窄的路上与他相逢,伸手捻一捻鼻头(一种表示无奈、困惑的动作),这就好像我这个普州人在送贼一样(这里“送贼”可能是一种诙谐、无奈的说法,暗示面对济颠和尚的难以捉摸,就像送走一个让人搞不清的“贼”)。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普岩

释普岩(一一五六~一二二六),字少瞻,号运庵,俗姓杜,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二十六年生。早年落发。初与石鼓夷公谒无用全公等老宿。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参叩松源崇岳禅师,并从松源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松源引居饶之荐福,明之香山、苏之虎丘、杭之灵隠、报慈,后回乡居四明运庵。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在平江府宝华山受镇江大圣普照寺请出世。后移住真州报恩光孝寺、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理宗宝庆二年卒。为南岳下十九世,松源崇岳禅师法嗣。有《运庵和尚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容宗著撰《运庵禅师行实》。 释普岩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单编诗合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