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桃源山,先次白马渡。 渡头何清深,鸿鹄在高树。 白马亦洞天,昔人有奇遇。 洞门不可见,但闻水声怒。 瞻彼羽人宅,乃乘方船渡。 修廊夹五殿,重阁映千树。 规模象魏壮,回合绿阴护。 山椒望五谿,壶头入指顾。 故宫在其北,屋瓦带松雾。 古杉晋时物,中空野人住。 外围四十尺,内可十客聚。 我游瞿仙馆,坛上表遗步。 却下八叠坡,一亭众妙具。 两山抱澄潭,老木枝干互。 瞻前秀而迥,坐久凛难驻。 桃源独不见,僻在宫南路。 山行转深邃,狙猿纷上下。 石窦出微涓,令我意犹豫。 昔闻渔舟子,水际见洞户。 今看去溪远,定自后人误。 惆怅却归来,此游不得屡。 于今二十年,历历经行处。
昔游诗 其九
译文:
往昔我曾游历桃源山,首先抵达的是白马渡。
那渡头的水是如此清澈又幽深,鸿鹄停歇在高高的树枝上。
白马渡所在之地也是一处洞天福地,从前有人在这里有过奇妙的遭遇。
然而那洞门却看不见,只听得见洞中水流发出怒吼般的声响。
望着那仙人居住的地方,我乘坐着方形的船渡了过去。
长长的走廊夹着五座殿堂,重重楼阁掩映在千万棵树木之中。
这里的建筑规模如同皇宫般壮观雄伟,四周绿树环绕,像是被绿色的屏障守护着。
站在山顶上遥望五谿,壶头山也仿佛就在手指顾盼之间。
从前的宫殿在山的北面,屋瓦上笼罩着一层松间的雾气。
那里有晋代留存下来的古老杉树,树干中间是空的,有山里人居住在里面。
杉树外围周长有四十尺,里面可以容纳十位客人相聚。
我游览了瞿仙馆,在坛上还能看到前人留下的足迹。
然后走下八叠坡,有一座亭子,它集众多美妙之处于一体。
两座山环抱着清澈的水潭,古老树木的枝干相互交错。
向前望去,景色秀丽又遥远,坐久了便觉得寒气逼人,难以久留。
唯独没能找到桃源,听说它偏僻地处在宫殿的南面道路上。
沿着山路越走越幽深,猕猴猿猴在山林中纷纷上蹿下跳。
石缝中渗出细细的水流,这让我心里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否还要继续探寻。
从前听闻有打渔的人,在水边看到过桃源洞的洞口。
如今看来这里距离溪流很远,想来一定是后人记载有误。
我满怀惆怅地返回,这样的游历不能经常有啊。
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我还时常回忆起曾经走过的地方。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