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转庵丹桂韵

野人复何知,自谓山泽好。 来裨奉常议,识笳鼓羽葆。 谁怜老垂垂,却入閙浩浩。 营巢犹是寓,学圃何不早。 淮桂手所植,汉瓮躬自抱。 花开不忍出,花落不忍扫。 佳客夜深来,清尊月中倒。 一禅两居士,更约践幽讨。

译文:

我这山野之人又懂得什么呢,只觉得自己喜爱那山间水泽的风光。 我来到这里辅佐太常进行礼乐之事的商议,见识了那些仪仗乐器和华丽的装饰。 可谁能怜惜我已老态龙钟,却置身于这喧闹纷扰的尘世之中。 如今营造居所也不过是暂时的寄身之处,真后悔没有早点去学种园子过闲适生活。 淮河边上的桂树是我亲手种下的,汉代的陶瓮我也曾亲自抱过。 桂花开放的时候,我不忍心出门,就想一直守着;桂花凋谢的时候,我也不忍心清扫,任它飘落。 有好友在深夜来访,我们在明月下倒满酒杯畅快饮酒。 一位僧人、两位居士,我们还相约着去探寻那清幽的胜境。
关于作者
宋代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