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老人生旦

昔人端为祈黄耈,再拜慇懃扶大斗。 吾翁今年九十一,儿从两岁贫无酒。 趋庭何以祝弥诞,盈把菊花空在手。 嗅香嚼蘂当甘旨,翁亦怡然如适口。 人生贫富在分定,独是期颐世稀有。 翁余九十儿七十,膝下庞眉仍皓首。 若将此事较人间,岂非造物意愈厚。 因兹历历诏儿孙,自古悦亲惟孝友。 上惇下睦无间言,一门和气薰蒸久。 虽无旨酒奉杯酌,意乐心宽亲自寿。 更于大节保终始,立身扬名以垂后。 世上荣亲无若此,何必金章并紫绶。 南邻白酒况可赊,丰俭随家惟用缶。 年年此举谅不难,甲子无穷环癸丑。

译文:

过去的人真心诚意地祈祷老人长寿,恭恭敬敬地再次下拜,双手捧着大酒斗为老人祝寿。 我的父亲今年已经九十一岁了,我从两岁起家里就贫困,连给父亲祝寿的酒都拿不出来。 我在父亲面前,该拿什么来祝贺他的生日呢?手里仅仅握着一大把菊花。 我闻着菊花的香气,嚼着菊花的花蕊,就把这当作美味的食物献给父亲,父亲也和颜悦色,就好像吃得很可口一样。 人生的贫穷与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只是活到百岁的人在世间十分稀少。 父亲九十多岁,我也已经七十了,父子都已是两鬓斑白、头发皓首,还能相伴在彼此身边。 如果把我们家的这种情况和世间其他家庭相比,这难道不是上天对我们特别眷顾吗? 因此我一一地告诫儿孙们,自古以来,让父母开心唯有靠孝顺和友爱。 长辈慈爱,晚辈和睦,彼此之间没有嫌隙和争吵,一家人一团和气,这种氛围长久地弥漫在家庭中。 虽然没有美酒来敬奉长辈,但心意快乐、心情舒畅,亲人自然能够长寿。 还要在大节上始终保持操守,使自己有良好的品德和名声,为后世子孙树立榜样。 世上让父母荣耀的事,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又何必非要追求高官显爵呢? 南边邻居家的白酒还可以赊来,不论家境丰裕还是俭朴,用瓦罐盛酒就可以。 年年举办这样的祝寿活动,想来也不是难事,就像天干地支纪年一样,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关于作者
宋代陈文蔚

陈文蔚(一一五四~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余九十儿七十”推定),字才卿,学者称克斋先生,上饶(今属江西)人。曾举进士不第。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从朱熹学。后聚徒讲学,与徐昭然等创为豫章学派。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以上所著《尚书解注》,授迪功郎。卒年九十四(《宋人传记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据)。有《克斋集》十七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明刻本附张时雨《陈克斋先生记述》,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六九有传。 陈文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张时雨崇祯十七年刻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