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降斯民,厥初存秉彝。 古昔世教明,大道行坦夷。 裘葛顺冬夏,饮食充渴饥。 非有慕于外,夫妇皆与知。 岳渎气既分,民风日浇漓。 仁义既榛塞,教化悲陵迟。 隠然善端著,不胜奸伪滋。 其至藉吾道,纷纷取世资。 阳尊若示公,阴叛实济私。 孟氏极雄辩,剖晰精毫厘。 言言七篇在,炳如日星垂。 千载嗟晦蚀,大义谁复提。 延陵有佳孙,好学谨操持。 传授有所自,源派分江西。 若为日用功,义利早辨之。 细读象山记,妙意良在兹。 愿言不为获,努力但耘耔。 堂前有松桂,年年长柯枝。 生意不自已,何心论报施。 请子对佳木,长哦经德诗。
寄题吴子似所居二首 经德堂
译文:
上天降生了这些百姓,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都秉持着善良的天性。
在古代,社会的教化昌明,世间的大道如同平坦开阔的道路一样畅行无阻。
人们根据冬夏的变化更换皮袄和葛衣,用饮食来解决口渴和饥饿。这并不是对外界有什么羡慕和追求,就连普通的夫妇也都知晓这些道理。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山川的灵气逐渐分散,民间的风气也日益变得轻薄浮浅。
仁义之道就像被荆棘堵塞的道路,社会的教化也令人悲叹地衰败了。
虽然隐约之中善良的端倪还存在着,但奸邪虚伪的现象却不断滋生。
甚至有人假借我们所尊崇的道义,纷纷利用它来获取世间的功名利禄。
表面上尊崇道义好像是为了彰显公正,暗地里却违背道义,实际上是为了谋取私利。
孟子有着极其雄辩的口才,他剖析事理精准到毫厘之间。
他的《孟子》七篇流传至今,那些言辞如同日月星辰般光辉灿烂地垂照着世间。
可叹这千年来,这些大义如同被遮蔽蚀损的日月,还有谁能重新提起并弘扬这些大义呢?
延陵有一位优秀的子孙,他热爱学习,严谨地操守自己的言行。
他的学问传授有其根源,学术流派源自江西。
若要在日常中下功夫,就应该早早分辨清楚义与利的区别。
仔细研读象山先生的记文,其中精妙的含义就在这里。
希望你不要只想着有所收获,而要努力地耕耘劳作。
堂前种植着松树和桂树,它们年年都长出新的枝条。
它们蓬勃的生机不会自己停止,又哪里会去考虑回报呢?
请你对着这些美好的树木,长久地吟诵着经德的诗篇。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