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进臣持闽宪节

任官自古惟贤材,天子耳目寄外台。 祥刑所系切民命,可不于此钦恤哉。 猗嗟东南俗脆弱,独有闽岭高崔嵬。 山川风气颇相等,挟刚负险不可摧。 自来岩谷多啸聚,屡遣使者歼渠魁。 今幸田里各安业,毕竟习俗怀阴猜。 侵陵矫虔或未免,狱讼不平良善灾。 民强官弱亦已久,往往州县翻低回。 政须绣斧肃风采,坐使一方公道开。 秋霜凛烈惩其奸,扑灭不复然死灰。 阳和宽大布德意,抚摩穷困如婴孩。 湘江之水碧悠悠,使君昔日曾徘徊。 于今八州复延颈,洗冤泽物须公来。 澄清本是平生志,从此四境无氛埃。 勿谓故园有松菊,长忆三径荒莓苔。

译文:

自古以来,任用官员只看重贤才,天子把监察的重任寄托给御史台这样的外台官员。审慎用刑关系到百姓的生命,怎能不对此心怀敬畏和怜悯呢? 唉,东南地区的民风向来脆弱,只有闽地的山岭高耸入云。这里的山川和风气颇为相似,民众性格刚硬且凭借地势险要,难以被摧毁。自古以来,闽地的山林中就常有盗贼聚集,朝廷多次派遣使者去剿灭他们的首领。如今有幸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但终究这里的习俗还是让人暗自猜疑。侵犯掠夺、强横不法的事情或许难以避免,诉讼案件不公平就是善良百姓的灾难。百姓强势而官员软弱的情况也已经持续很久了,往往州县官员处理事情时都犹豫不决。 正需要您这样持绣斧(代表执法威严)的官员去展现威严风采,让这一方之地能开启公道。要用如秋霜般的凛冽来惩治奸邪之人,让他们的恶行不再像死灰复燃。也要用如春天般的宽大来布施恩德,像抚摸婴孩一样抚慰穷困的百姓。 湘江的水碧绿而悠长,您昔日曾在那里任职徘徊。如今闽地的八州百姓都伸长脖子期盼,洗刷冤屈、恩泽万物正需要您的到来。澄清官场本就是您平生的志向,从此这片地方将不再有邪恶的气息。不要说故乡有松菊,就一直惦记着家中那长满荒草的小路。
关于作者
宋代陈文蔚

陈文蔚(一一五四~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余九十儿七十”推定),字才卿,学者称克斋先生,上饶(今属江西)人。曾举进士不第。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从朱熹学。后聚徒讲学,与徐昭然等创为豫章学派。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以上所著《尚书解注》,授迪功郎。卒年九十四(《宋人传记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据)。有《克斋集》十七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明刻本附张时雨《陈克斋先生记述》,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六九有传。 陈文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张时雨崇祯十七年刻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