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枝好处安详折酒盏满时撋就持为韵赠徐子融

春来凡草木,开处总成花。 东皇本无心,世人徒尔夸。 我爱花中王,矫矫出群姿。 非不爱桃李,桃李多繁枝。 寄语折花人,半开花正好。 折到离披时,翻成被花恼。 花不在色香,全在精神处。 不惯识花人,未肯轻分付。 一夜无风雨,花枝报平安。 折花须惜枝,容易莫伤残。 兰薰可以佩,幽人撷其芳。 红紫时所竞,安得细推详。 白面谁家郎,逢花便攀折。 言会折花枝,折花人更别。 曲糵有工夫,气味独醇厚。 欲酿胸中春,岂可樽无酒。 座上尝春风,客来同把盏。 妙处我独知,醺然面生暖。 浅深存斟酌,杯行不须满。 既满须持之,不持惧招损。 香液喷瓮面,红光浮满巵。 此为最佳处,亦是极难时。 杯深不可把,俯身为渠撋。 淋浪莫沾衣,操纵得其权。 有客太诗狂,斗酒约相就。 那识半醺时,春风满怀袖。 我有酒一壶,酝酿颇得宜。 饮之痊沈疴,赠子聊以持。

译文:

春天到来的时候,世间的普通草木,只要生长开放之处都能成为花朵。春神东皇本就没有特别的偏好与用心,只是世人白白地对这些花大肆夸赞。 我喜爱那花中的王者,它身姿挺拔出众,远超群花。并非我不爱桃花李花,只是桃李的枝条太过繁杂。 我要告诉那些折花的人,花朵半开的时候是最美妙的状态。要是等到花朵凋零散乱时再折,反而会被这衰败的景象惹得烦恼。 花的美好并非只在于颜色和香气,更全在它所蕴含的精神气质。那些不懂得欣赏花的人,是不会轻易领悟到其中真谛的。 要是一整夜都没有风雨侵扰,花枝就如同在报平安。折花的时候一定要怜惜花枝,不要轻易地让它受到伤残。 兰花的香气可以制成佩饰,那些高雅的人会采摘它的芬芳。而那些红紫艳丽的花朵常被世人竞相追捧,又有谁能细细去推究它们真正的价值呢? 那不知谁家的白面少年郎,一遇到花就伸手去攀折。都说会折花枝,但真正折花的人更有别样的讲究。 酿酒是需要功夫的,酿出的酒气味才会格外醇厚。若想让自己胸中充满如春天般的诗意情怀,怎么能让酒杯中没有酒呢? 坐在席间仿佛能品尝到春风的滋味,有客人到来便一同举杯。这其中的美妙之处只有我自己知晓,喝到微醺时脸上都会泛起暖意。 喝酒时斟酒的多少要有所斟酌,酒杯不必倒得太满。既然倒满了酒就要稳稳地端好它,不然端不稳就怕会有损失。 美酒的香气从瓮面散发出来,红色的酒液在酒杯中晃动。这时候是饮酒最美妙的时刻,但也是最难把握的时刻。 酒杯太深不好拿稳,得俯下身去轻轻扶住它。要小心别让酒溅到衣服上,掌控好喝酒的分寸和节奏。 有客人作诗十分癫狂,相约着要斗酒。可他哪里懂得半醉微醺的时候,那如春风般的惬意会盈满衣袖。 我有一壶酒,酿造得恰到好处。喝了它能治好重病,现在把它赠给你,希望你好好拿着。
关于作者
宋代陈文蔚

陈文蔚(一一五四~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余九十儿七十”推定),字才卿,学者称克斋先生,上饶(今属江西)人。曾举进士不第。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从朱熹学。后聚徒讲学,与徐昭然等创为豫章学派。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以上所著《尚书解注》,授迪功郎。卒年九十四(《宋人传记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据)。有《克斋集》十七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明刻本附张时雨《陈克斋先生记述》,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六九有传。 陈文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张时雨崇祯十七年刻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