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年投诗卫左史,今年谒诗卫相公。 何方客子辟道路,诗卷长邀石浦风。 先生官职泥土如,万事尽付阿堵中。 天教权嬖表忠节,剑首一吷毫毛空。 祇今事业已如许,愿闻当时北归语。 面对手画真自知,十年绝口吾甚武。 谢安风流过王导,芙蓉王公窃其表。 从来雅志在东山,角巾不为筝歌老。 古人进寸退一尺,江草江花足自适。 功名时来不作难,雷动风行本无迹。 百姓相惊当历耳,三江五湖作疮痏。 百年天地亦悠悠,长镵老人泪如水。 侧傍湖脚淀山蓝,出见轻鸥已不凡。 颇闻琳琅塞门内,三笔六诗公所监。 何能撰杖阅诸子,看公著帽淹几晷。 朱衣目前空复愁,客有焦桐劳下指。 去家初无可葺墙,独抱遗经天一方。 石浦倘为苍生起,天衢日毂遥相望。
谒卫参政
译文:
早年我曾向卫左史投赠诗篇,如今又来拜见已成为相公的您。不知从哪里来的我这个客子,在这世间开辟着自己的道路,手中诗卷常迎着石浦的风。
先生您把官职看得如同泥土一般,万事都不放在心上,都交托给这世俗的一切。上天让那些弄权的奸佞之人来彰显所谓的忠节,这不过像剑环上发出的微小声响,毫毛般微不足道。
如今您的事业已然如此,我很想听您讲述当年北归的经历。您亲身经历、心中有数,可十年来绝口不提,这真的很有气概。
谢安的风流潇洒超过王导,芙蓉王公只是窃取了他的表象。您向来高雅的志向在东山隐居,不会戴着角巾在筝歌享乐中老去。
古人进取一寸都艰难,后退却容易一尺,可江边的花草也足以让自己怡然自得。功名时机到来时也并非难事,就像雷霆震动、狂风疾行,本就没有痕迹。
百姓们惊慌的声音我也只是听闻,三江五湖已满目疮痍。百年的天地悠悠漫长,我这手持长镵的老人泪水涟涟。
湖岸边淀山一片湛蓝,出门看见轻盈的海鸥就觉得不同凡响。也听说您家中人才济济,有众多诗文佳作都由您品鉴。
我怎能不拄着拐杖去看看您门下的诸子,看着您戴着帽子度过一段时光。在这朱衣环绕的环境里空自忧愁,客人带来焦桐琴还烦劳您弹奏。
我离开家乡时家里连能修缮的墙都没有,只能独自抱着经典在远方。石浦您倘若能为了苍生而起,那朝廷的光明大道和您定能遥遥相望。
关于作者
宋代 • 敖陶孙
敖陶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昆山。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历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理宗即位,奉祠归乡。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为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为底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纳兰青云